老年性痴呆症(阿尔茨海默症,AD)是老年人常见病,主要表现为记忆减弱,语言、行为功能和识别能力障碍。随着社会的发展,人口老龄化速度加快。据估计,全球60岁以上人口数量到2020年,可能突破10亿。老年人口的增加,老年痴呆症患者人数也相应增多。目前全球有5000多万人患有不同种类或程度的老年痴呆,其中欧洲、日本、美国80岁以上人群中有20%……
老年性痴呆症 (阿尔茨海默症 ,AD)是老年人常见病 ,主要表现为记忆减弱 ,语言、行为功能和识别能力障碍。
随着社会的发展 ,人口老龄化速度加快。据估计 ,全球 60岁以上人口数量到2020年 ,可能突破 10亿。老年人口的增加 ,老年痴呆症患者人数也相应增多。目前全球有 5000多万人患有不同种类或程度的老年痴呆 ,其中欧洲、日本、美国 80岁以上人群中有 20%以上患有此病。
2003年我国 60岁以上的人口人数达 1.5亿 ,为总人口数量的 10%左右。其中 70岁以上的有 3000万人 ,80岁以上的有 9 00万人。同时以年均 5.4%的速度递增 ,本世纪中叶可达 4亿人左右 ,将成为世界上老龄人口数量最多的国家。
研究认为 ,老年性痴呆症 (AD )是一种多病因疾病 ,其发病原因包括年龄、遗传、慢性病毒感染、免疫功能障碍、铝中毒、胆碱能缺陷、细胞骨架异常及环境因素等。现在对AD的研究已深入到分子甚至基因水平 ,但病因学尚未完全清楚 ,迄今为止也无任何药物或治疗方法能从根本上逆转和根治AD。
目前治疗老年性痴呆的药物共有七大类 :脑代谢激活剂、拟胆碱药物、乙酰胆碱酯酶抑制剂、钾通道阻滞剂、谷氨酸受体调控剂、5-羟色胺 3受体拮抗剂以及天然药物。上世纪 80年代提出关于记忆功能紊乱的“胆碱能假设”为阿尔茨海默病 (老年性痴呆症 )的治疗提供了理论依据。根据这一假设 ,临床曾尝试采用各种药物提高脑内乙酰胆碱水平以补偿胆碱功能缺失。目前最为成熟和成功的药物是胆碱酯酶抑制剂 ,这也是目前为止唯一一类通过美国FDA批准全面用于临床治疗AD的药物。
AD药物市场 :谁主沉浮
根据 2002- 2003年有关部门对六城市 (北京、上海、广州、南京、杭州、成都 )抽样医院治疗老年性痴呆用药调查的情况 ,经数据放大分析 ,上述六城市用药市场容量约9亿元左右 ,全国市场容量估计在 41亿元左右。
2002年和 2003年市场份额最大的前 3种是吡拉西坦、银杏叶制剂、氢化麦角碱 ,这 3种药物均属于脑代谢激活剂 ;而增长最快的 3种药分别是加兰他敏、多萘派哌齐、石杉碱甲 ,这 3种药则均属胆碱酯酶抑制剂药物。
上世纪 9 0年代以来 ,治疗老年性痴呆症药物的销售额呈现出快速增长势头。目前 ,AD药物世界销售额已突破 60亿美元。国外分析家预测 ,本世纪初的 20年内 ,此类药物销售额有可能超过现排列在前三位的心血管药物、胃肠道药物和抗感染药物的市场份额 ;在AD类药物中 ,胆碱酯酶抑制剂药物将成为主导药物并占据该市场的绝对份额。
AD药物进展 :百家争鸣
脑代谢激活剂
研究发现 ,AD患者常存在代谢及核酸、蛋白质、脂质等代谢系统障碍 ,同时其脑血流量及耗氧量明显低于同龄正常人。因此 ,脑代谢激活剂和脑循环改善剂 ,特别是具有脑血管扩张作用的脑代谢激活剂就成为治疗本病可供选用的药物。
此类药物有吡拉西坦 (脑复康 )、吡硫醇 (脑复新 )、氢化麦角碱 (喜得镇 )、都可喜、长春胺、长效长春胺、长春乙酯、尼莫地平 (尼莫通 )、桂利嗪、环扁桃酯、氨酯醒、乙酮可可碱 (巡能泰 )、麦角溴烟酯等。
拟胆碱药
现已知脑内乙酰胆碱含量与记忆密切相关 ,AD病人脑内乙酰胆碱量减少 ,补充胆碱类药物能改善其记忆和思维能力 ,但直接给予胆碱或卵磷脂并不能使乙酰胆碱增加。
研究认为 ,胆碱酯酶抑制剂可延迟乙酰胆碱的代谢分解 ,从而延长突触后受体的兴奋。另外 ,国内研制的哈伯因 (石杉碱甲 ) ,系我国学者从石杉属植物千层塔中分离到的一种新生物碱 ,药理实验证明 ,该品具有很强的拟胆碱活性 ,是一种高效、可逆的胆碱酯酶抑制剂。
乙酰胆碱酯酶抑制剂
乙酰胆碱酯酶抑制剂包括毒扁豆碱、四氢氨基吖啶 (他克林 )、donepezil、metrifonate和rivastigmine。
经过数年研究 ,今年 5月 ,由苏州大学中药研究所研制的国家二类新药健脑康胶囊 ,经SFDA批准正式进入临床试验。该产品是从罂粟科植物伏生紫堇夏天无中提取的生物碱制成的 ,其主要有效成分 (原阿片碱 )是可逆性竞争性碱酯酶抑制剂 ,对丁酰胆碱酯酶也有抑制作用 ,属混合型抑制剂 ,具有中枢选择性强、可透过血脑屏障、活性高、作用时间长、外周副作用小的特点。该生物碱还有扩张脑毛细血管作用 ,可以改善脑血供、增强大脑对能量和氧的利用 ,促进脑代谢 ,清除脑内氧自由基。
如果该产品能获生产批件 ,将成为我国第二个自主研发的用于治疗AD的乙酰胆碱酯酶抑制剂药物。
SanochemiaPharmazeutikaAG公司 (维也纳、奥地利 )已宣布其第一个在欧洲上市的乙酰胆碱酯酶抑制剂──Reminyl(加兰他敏 )。该品已报送欧盟以期获得在全欧洲上市的资格。
丹麦的NeuroSearch公司最近利用NS2330进行临床研究开发。NS2330增加多巴胺和去甲肾上腺素的活性 ,同时也激活其抑制机制以刺激乙酰胆碱在大脑皮层 (包括感知部位 )的释放。这样 ,3个神经传递素的功能都将受到阿尔茨海默病的影响。
该公司希望NS2330能够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目前FDA已同意该公司开展Ⅱ期临床工作。其它用于研究的化合物还包括xanomeline(诺和诺德 /礼来 )、besperidine(赫司特公司生产 )和talsaclidine(勃林格殷格翰 /法玛西亚 )。
钾通道阻滞剂
研究表明 ,非选择性的钾通道阻滞剂通过延迟去极化和延长突触前神经末梢的钙流入引起神经递质 (包括Ach)释放增加。若要想这类药物用于治疗老年痴呆 ,则所用药物应具备能增加乙酰胆碱的释放而不减少膜磷脂酰胆碱组成的优点 ,而减少膜磷脂酰胆碱的组成可能是由于AchE抑制剂存在引起的副作用。临床研究已表明 ,非选择性钾通道阻滞剂对改善患者的识别能力仅有中度作用 ,有待于进一步研究加以完善。
谷氨酸受体调控剂
在老年痴呆症患者的大脑中 ,皮质皮层和离皮层途径的锥体细胞发生了神经纤维混乱和退化。当这些神经元受损 ,功能丧失时 ,老年痴呆症症状即出现 ;若功能过强 ,则会产生兴奋性毒性 ,引起神经元死亡 ,造成多种神经退化性疾病。因此 ,调控退化的谷氨酸神经元的突触活性有望治疗老年痴呆症。
研究表明 ,直接活化突触后受体将有利于谷氨酸的传递 ,其部分激动剂具有这样的优点 ,即当内源性谷氨酸低于正常水平时起激动剂作用 ,而当谷氨酸释放过量时起拮抗剂作用。已有报道的药物如美金刚胺memantine ,当谷氨酸以病理量释放时 ,美金刚胺会减少谷氨酸的神经毒性作用 ;当谷氨酸释放过少时 ,美金刚胺可以改善记忆过程所需谷氨酸的传递。临床研究表明 ,美金刚胺用于老年痴呆症患者具有较好的耐受性。
5-羟色胺 3
受体拮抗剂原用于止吐 ,现有研究根据 5-HT3受体在大脑中的分布状态 ,推测此类拮抗剂应有其它中枢神经系统的作用。如 5-HT3拮抗剂昂丹司琼 (枢复宁 )能改善胆碱能神经功能正常和不足的动物的识别能力 ;在 50岁以上与老年有关的记忆力受损 (AAMI)病人的临床试验中 ,昂丹司琼能使相当于丧失 6年的记忆力得到改善。因此 ,昂丹司琼及其它 5-HT3受体拮抗剂 (如托烷司琼、格拉司琼等 )有可能成为老年痴呆患者的福音。
阿朴脂蛋白E4
我们知道 ,阿尔茨海默病的发病情况与遗传基因有着较为紧密的联系 ,阿朴脂蛋白E4(ApoE 4)是特别值得让我们去注意并朝着治疗和预防阿尔茨海默病的方向进行研究。在药物开发中 ,ApoE4已经进行过人体药物临床试验 ,并极有可能成为疗效比较确切的药品。
β -淀粉素 (体 )
β -淀粉素是一种不能溶解的多肽。该种物质能够有效防止激烈氧化过程中导致的二乙基溴乙酰胺被破坏情况。在从事AD研究理论中就是利用 β -淀粉素限制自由基的产生以及清除自由基 ,以防止自由基所带来的损害。该化合物既是一种自由基的清道夫也是某种神经增长因子的刺激物。早期研究表明 ,该类药物能有效治疗中度痴呆症。尽管葛兰素和美国家用产品公司已经在少数国家生产该类药并推向市场 ,但此类药已经从日本退出市场 ,其Ⅲ期临床试验也被停止。
美国专家研究的一种被认为是目前最有效的治疗老年痴呆症的药物叫利诺比定(Dup - 9 9 6) ,预计该药 2年内将可投放市场以造福患者。
英国研究者发现 ,补充叶酸和维生素B12可能有助于阻止和延缓老年性痴呆病情恶化。
一种称为AN179 2的老年痴呆症疫苗正在接受安全性评估 ,很有希望开辟老年痴呆症预防之先河。
最近 ,美国专家又报告了两种治疗老年性痴呆的新药。一种是原临床上用于器官移植抗排斥的强力免疫抑制剂环孢素 ,研究认为该药能保护早老性痴呆患者的胆碱能神经元 ,增强胆碱乙酰基转移酶的免疫活性 ,从而用于治疗以胆碱能系统发生改变为特征的脑科疾病 ;另一种是从姜黄咖哩粉香料中提取的化合物美黄素 ,动物实验证明该品具有强大的抗氧化和抗菌作用 ,与布洛芬联用有望用于预防和治疗老年痴呆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