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予老年人应有的关爱,和老人多些沟通,让他们摆脱孤独寂寞,有助于预防各种精神异常,以及老年痴呆的发生。对于已经痴呆的老人,能否尽快稳定病情,家庭可起到重要的作用。俗话说“老小孩、小小孩”,老年痴呆病人更是如此。当神经中枢出现了萎缩变性等病变后,病人会表现出严重的精神异常,出现妄想、激越、淡漠、消沉之类的性格反常变化。因此,当……
给予老年人应有的关爱 ,和老人多些沟通 ,让他们摆脱孤独寂寞 ,有助于预防各种精神异常 ,以及老年痴呆的发生。对于已经痴呆的老人 ,能否尽快稳定病情 ,家庭可起到重要的作用。
俗话说“老小孩、小小孩” ,老年痴呆病人更是如此。当神经中枢出现了萎缩变性等病变后 ,病人会表现出严重的精神异常 ,出现妄想、激越、淡漠、消沉之类的性格反常变化。因此 ,当一位老人出现非常幼稚的言行举止时 ,家人不要不以为然 ,认为这是人老了必然的变化 ,要对老年痴呆多一份警惕 ,这样会减少家人日后的大麻烦。
人老了一般有两怕 ,一怕得病 ,一怕没钱。有些人已经老年痴呆了 ,对自己的财物看管的却很严。一个离休老干部总是担心自己的钱财 ,甚至怀疑老伴和孩子 ,家里从不请保姆。他早年曾经参加地下工作 ,他就用当时的假名开了十几个存折 ,把钱存在不同的银行。他用“地下斗争”的办法管理着自己的钱 ,可具体有多少钱他自己都不清楚。此外 ,他整日盯着自己老伴 ,怀疑她有外遇 ,有作风问题 ,不许她和别的男人说话 ,为此家里天天“战火”不断。老伴为此非常苦恼 ,她总是郁闷地想 :人老了以后怎么会变成这样 ?由于不堪忍受 ,她曾几次试图自杀。
在一次会议上 ,北大精神卫生研究所的于欣博士给我们讲了这样一件事。原来很随和的一个老太太 ,性格变得十分固执 ,经常为一点小事就起急上火 ,儿女们认为她老糊涂了 ,不跟她一般见识。可老太太却得寸进尺 ,她不会玩麻将 ,可经常要求几个孩子回来陪她玩牌 ,否则就撒泼打滚闹得家里鸡犬不宁。几个孩子也老大不小了 ,自己家里都有一堆事 ,也只能轮流回来陪着老太太玩。这还没完 ,怎么玩得听老太太的 ,她只会简单的“推倒和” ,别人许输不许赢 ,出的牌得对她有利 ,还不能说三道四 ,否则就会受到老太太的训斥。
经过这几个月折腾 ,孩子们都撑不住了 ,刚退休的大女儿受影响最大。她精神恍惚不思饮食 ,不愿说话 ,也不想与人交流 ,晚上睡不着觉。他们琢磨老人是不是得了老年痴呆了 ,于是连哄带骗地送老太太到医院检查。大夫告诉他们 ,老年痴呆大多首先会以精神异常表现发病 ,老太太的上述性格异常就是由老年痴呆引起的。为了控制病情 ,需要服药治疗。大女儿听说痴呆遗传 ,怀疑自己是不是也出了问题。给老太太看完病拿了药 ,她也找到医生求诊。医生打消了她的顾虑 ,认为她有轻度抑郁症状 ,摆脱这种生活环境 ,并且适当服药治疗即可恢复。
对于老年人出现的精神异常 ,要及时加以鉴别。尽快弄清究竟是“老小孩”的正常衰老表现 ,还是痴呆的表现 ,有利于患者及家属能否摆脱由此带来的困扰。人老了以后 ,普遍变得比较固执 ,有些人会出现消沉抑郁症状 ,另外有些人会表现出焦虑及激惹现象 ,动不动就发火。这可能是部分老年人的正常变化 ,与老年痴呆鉴别的关键在于 ,后者的各种异常超出应有的界限 ,并且伴随自理能力下降 ,严重影响日常生活。
对于老年痴呆病人 ,药物治疗是必要的 ,生活中采取对症干预措施 ,对稳定病情有时能起到意想不到的作用。比如 ,有一个老人患痴呆多年 ,生活不能自理 ,自己不知穿衣服 ,不会控制大小便 ,家里整天臭气熏天 ,家里有这样一个病人无疑是场灾难。这个病人早年曾经留学前苏联 ,爱听也爱唱苏联歌曲。家属根据他这一兴趣 ,在卫生间里安放了音响 ,估计他快大小便了 ,就放“喀秋莎”或者“红梅花儿开”。寻着熟悉的歌声 ,病人乖乖来到厕所 ,解决了一大难题。到了睡觉休息的时候 ,就让他听“莫斯科郊外的晚上” ,他变得安静 ,慢慢地就入睡了。熟悉的环境有利于控制老年痴呆病情 ,居住生活环境的变化则可能加重病情。不少病人的病情本来也就是早期 ,可搬新家或装修房子以后 ,老人变得无所适从 ,病情明显加重。
总之 ,给予老年人应有的关爱 ,和老人多些沟通 ,让他们摆脱孤独寂寞 ,有助于预防各种精神异常 ,以及老年痴呆的发生。对于已经痴呆的老人 ,能否尽快稳定病情 ,家庭可起到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