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我国逐渐进入老龄化社会,认知功能障碍的患病率正在逐年增加。为促进学术交流,并呼吁医务人员关注痴呆和认知功能障碍,近日,来自全国各地的60余位神经病学专家汇聚北京,召开了第二届全国认知功能障碍高峰论坛,并启动中华医学会阶梯工程———全国认知功能障碍项目。此次论坛的主席分别是我国著名神经病学专家王新德教授、李舜伟教授和许贤豪教授。……
随着我国逐渐进入老龄化社会 ,认知功能障碍的患病率正在逐年增加。为促进学术交流 ,并呼吁医务人员关注痴呆和认知功能障碍 ,近日 ,来自全国各地的 60余位神经病学专家汇聚北京 ,召开了第二届全国认知功能障碍高峰论坛 ,并启动中华医学会阶梯工程———全国认知功能障碍项目。此次论坛的主席分别是我国著名神经病学专家王新德教授、李舜伟教授和许贤豪教授。
防治痴呆从干预轻度
认知功能障碍开始
北京协和医院神经科张振馨教授指出 :轻度认知功能障碍 (MCI)是介于正常老化和痴呆之间的一种过渡阶段的认知障碍。处于这个阶段的个体存在超出其年龄所允许的记忆或其他认知领域的损害 ,但仍能维持功能完好 ,且达不到痴呆的诊断标准。MCI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代表阿尔茨海默病 (AD)的临床前期。
我们对全国进行的流行病学研究 (样本人群 5743人 )结果提示 ,MCI日后会发展为AD、血管性痴呆 (VD)等。MCI和认知正常受试者向痴呆的转化率分别为 14. 1%和 1. 6%;MCI组转化为AD者为 8%,认知正常组为 1. 1%;;MCI组转化为VD者 4. 2%,认知正常组为 0. 34%。该研究结果表明 ,MCI者是痴呆的高危人群。
AD和VD存在
脑老化和缺血复合损伤
解放军总医院王鲁宁教授 :在临床上 ,AD与VD之间存在重叠 ,二者均发生于老年人 ,年龄为二者共同的危险因素。于是老年脑改变 (脑萎缩 )和脑血管病使AD和VD诊断复杂化 ,提示脑老化和缺血的复合损伤是痴呆的基本病理表现。脑血管病变可能参与AD的病理生理过程 ,可以通过以下几方面证实 :
流行病学调查发现 , 80~ 85岁老年人AD患病风险与其在 70岁时血压增高相关 ;Kivipelto进行的为期 21年的前瞻性研究显示 , 50岁时有高血压的患者 , 70岁时患MCI增多 ,血压越高 ,AD的发病率越高。AD患者比MCI患者血压增高明显。
2004年Arvantitakis报告 ,与非糖尿病患者相比 ,糖尿病患者AD患病率高 1. 6~ 2. 0倍。
遗传学研究发现 ,AD的遗传易感性基因与脑血管病有关 ,并通过血管因素介导。
病理生理研究证明 ,AD患者脑内存在微血管病变 ,如毛细血管扭曲、环状改变、内皮消失、成簇出现等。
在治疗学方面 ,改善认知功能与改善脑组织血液动力学有关。胆碱酯酶抑制剂改善认知与脑血液灌注提高有关 ;钙拮抗剂尼莫地平 (尼膜同 )可改善脑血液循环 ;雌激素治疗 ,通过增加脑血液量改善认知等。
血管性认知功能损害的
概念、表现和治疗
上海第二医科大学仁济医院神经科李焰生教授 :对血管性痴呆的诊断 ,临床上存在的问题是 ,不是所有认知功能改变都会成为痴呆 ,记忆损害并非总存在 ,尤其血管病变引起记忆损害者只是少数 ,认知功能损害也并非总是进展性、全面性的。因此 ,血管性痴呆应以血管性认知功能损害(VCI)所替代。
在临床上 ,VCI包括各种类型的血管病变引起的认知损害 ,所有已知的血管型痴呆类型和混合型痴呆 ,有轻度认知障碍 ,但尚未达到痴呆诊断标准的脑血管病患者。可以说 ,VCI是最常见的认知功能损害类型 ,其患病率超过AD。不仅如此 ,血管性痴呆的 5年病死率为 63. 3%,AD为 31.8%?血管性痴呆 5年护理院入住率为 31. 8%,AD为 20. 6%。
目前在众多的治疗血管性痴呆药物中 ,有循证医学证据者极少 ,只有ACEI类 (1级证据 )、NMDA拮抗剂 (1~ 2类证据 )、他汀类 (2级证据 )和尼莫地平 (2~ 3级证据 )。
尼莫地平防治早期
认知功能障碍
北京军区总医院神经科张微微教授 :AD与脑老化和血管性疾病高度相关。尼膜同可通过增加脑血流量 ,改善脑缺血 ,降低细胞内钙超载 ,抑制脂质过氧化 ,清除自由基三种途径改善认知功能障碍。
北京协和医院等进行双盲安慰剂对照研究的结果显示 ,尼膜同可显著改善高血压记忆障碍患者的记忆商。 2002年一项大型尼莫地平治疗退行性、混合性、血管性痴呆的荟萃分析显示 ,尼莫地平可以显著改善认知功能 (P <0. 00001)、Aandoz临床老年评分 (P <0. 00001)、临床总体印象分 (P<0. 00001)。研究者认为 ,尼莫地平对AD、混合性和血管性痴呆患者均具有保护作用。
美国神经学会临床参考指南指出 ,尼莫地平是治疗痴呆可选择的药物之一 ,尼莫地平可改善记忆 ,提高混合性痴呆患者的总体功能。
在此次论坛上 ,北京天坛医院王拥军教授就“加强临床路径管理 ,提高血管认知功能障碍的检出率”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刘鸣教授就“如何进行系统评价、荟萃分析的方法及Cochrane系统评价介绍”进行专题演讲。
最后 ,与会专家倡议 ,通过国内专家和有关组织的通力协作 ,推进中国认知功能的学术研究 ,不断提高认知功能障碍的防治水平 ,力争实现降低痴呆发病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减轻社会负担的总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