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1日,美国耗资4亿美元为前总统里根举行了让世人瞩目的国葬,这位93岁要人的辞世,也令世人再次对老年性痴呆这一长期困扰科学界特别是医学界的疑难病症投入了深深的关注。现在,仅我国60岁以上的人口就已超过10%,已进入了老龄社会。在老年人群中,痴呆的患病率为2%~18%,而老年性痴呆则是中年以上人群痴呆最常见的发病原因,国外相关研究显示……
6月 11日 ,美国耗资 4亿美元为前总统里根举行了让世人瞩目的国葬 ,这位 9 3岁要人的辞世 ,也令世人再次对老年性痴呆这一长期困扰科学界特别是医学界的疑难病症投入了深深的关注。
现在 ,仅我国 60岁以上的人口就已超过10%,已进入了老龄社会。在老年人群中 ,痴呆的患病率为 2%~ 18%,而老年性痴呆则是中年以上人群痴呆最常见的发病原因 ,国外相关研究显示 ,占总发病原因的 70%~ 80%。事实上 ,老年性痴呆近年来一直是国内外科学界 ,特别是医学界的研究热点。
人们对于老年性痴呆的研究 ,从最初发现脑中所含的 β -淀粉样蛋白 ,至今已进展至有多种功能的神经介质———P物质 ,并由于它在中枢神经系统随年龄的变化而变化的特点 ,认为它是一种老龄化物质。
尽管研究者对老年性痴呆这种中枢神经退行性病症的发病机理和病理生理过程至今还不十分清楚 ,但在老年性痴呆神经化学研究中 ,他们对P物质是否与老年性痴呆存在相关性 ,特别是与目前发现的老年性痴呆主要神经毒物质β -淀粉样蛋白是否存在相关性产生了浓厚兴趣。
P物质是人们发现最早的神经肽之一 ,它在 1 9 31年被发现 ,并在 19 71年被确定了结构组成。P物质与人们已知的速激肽有相关结构 ,因此一般认为它是这个家族的成员。最初 ,人们发现 ,当初级传入神经纤维受到刺激时 ,广泛分布于这些神经纤维内的P物质 ,就在中枢和外周末梢被释放。因此 ,它被认为仅是一种神经递质或调质在神经中枢和外周起作用。但是 ,随着研究的深入 ,近年人们发现中枢神经系统也存在大量的P物质 ,尤其是在黑质、下丘脑和松果体等部位。更重要的是 ,人们新近发现 ,P物质还是调节机体免疫和内分泌的重要因子 ,特别是在神经系统内 ,它是神经源性炎症和免疫调节活动的主要神经递质。因此 ,P物质作为一种能被免疫系统和神经系统共同识别的信号物质引起了研究者的极大注意。
老年性痴呆的重要病理所见是中枢神经系统出现老年斑 ,其斑内主要成分是 β -淀粉样蛋白。研究已证实 , β -淀粉样蛋白的神经毒能损伤和杀死神经元。同时 ,研究者们也注意到 ,在老年性痴呆病人的中枢神经系统包括老年斑内存在P物质 ,并随老年性痴呆的病理进程发生变化。例如 ,国内有研究者报告了一项实验研究。他们以兴奋性毒素鹅膏蕈氨酸定位损伤老化大鼠脑右侧端脑基底核 ,建立在行为学改变、神经递质变化和脑病理改变等方面均类似于老年性痴呆病人表现的模型动物 ,然后用Y型迷宫法观察模型动物学习能力改变 ,并用分光光度法和免疫组化染色法观察模型动物P物质等的表达情况。其实验结果表明 :模型动物组经用鹅膏蕈氨酸和β -淀粉样蛋白共同损伤鼠脑时 ,老化大鼠的学习能力及脑胆碱酯酶活性显著低于对照组 ,并显示鼠脑P物质免疫阳性神经元数量比对照组明显增加 ,而且脑皮质区P物质过表达 ,而单独用鹅膏蕈氨酸注射则无此损伤作用。
最近 ,研究者在明确了P物质与老年性痴呆及β -淀粉样蛋白存在密切相关性的基础上 ,进一步研究了P物质对老年性痴呆病人中枢神经系统的作用 ,包括它对 β -淀粉样蛋白的作用及其作用途径。实验已证明 ,把P物质与 β-淀粉样蛋白同时注入动物的脑皮质 ,可防止β -淀粉样蛋白神经毒所产生的神经元缺失和某些蛋白基因的表达。最近 ,国内研究者向公众介绍了两项国外著名的实验 ,从一个重要角度阐述了P物质在中枢神经系统免疫调节和神经保护中的作用及其途径。一项是 ,在人星形胶质细胞体外培养实验中 ,P物质可促进转化生长因子 - β诱导的白介素 - 6和某些前列腺素的表达 ,通过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 ,P物质能明显增强星形胶质细胞的免疫调节和神经营养功能。另一项实验结果也证实 ,在人星形胶质瘤细胞中 ,P物质、某些白介素 β因子和组织胺均能诱导白介素 - 6的合成。
至今 ,已有多项研究结果显示了P物质对中枢神经系统的保护作用 ,同时向人们提示了P物质对老年性痴呆等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具有潜在的防治价值。
尽管现阶段P物质作为老年性痴呆的防治药物或手段还仅仅是人们的假设和期望 ,但研究者又发现了P物质在广义的老年性痴呆诊断范畴中所显示的作用。最近 ,国外研究者在一份世界著名的学术期刊中报告了一项研究 ,即应用敏感、特异的酶免疫测定方法对已确诊的老年性痴呆病人、非老年性痴呆的痴呆病人、没有认知损害的中枢神经系统病人和没有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对照者 ,分别进行了腰穿脑脊液样本中的P物质、白介素 - 6、β-淀粉样蛋白、载脂蛋白E和总蛋白进行了检测。结果发现 ,虽然上述各组脑脊液样本中的P物质含量没有显著差异 ,但在不同年龄的老年性痴呆病人之间却显示出显著差异 ,也就是说 ,晚期发病即年龄大于 65岁的老年性痴呆病人腰穿脑脊液样本中P物质含量显著高于早期发病即年龄小于 65岁的老年性痴呆病人和对照组。同时 ,在老年性痴呆病人组腰穿脑脊液样本中白介素 - 6、载脂蛋白E、总蛋白的含量均较其他病人组和对照组显著增高。不久 ,这些研究者在另一份世界著名的学术期刊中 ,对上述实验结果以及进一步实验研究进行了更详细的报告和分析。值得注意的是 ,他们的一系列实验研究 ,是人们首次应用酶免疫测定方法对脑脊液中浓缩P物质进仔细观察研究。他们在进一步实验观察中 ,重点关注了已确诊的老年性痴呆病人、非老年性痴呆的痴呆病人和没有认知损害的中枢神经系统病人腰穿脑脊液样本与死后脑室脑脊液样本中P物质含量。他们得到了 6个方面的实验结果 :
第一 ,所有死后脑室脑脊液样本中的P物质含量均低于腰穿脑脊液样本 ,不同疾病组及对照组之间没有差异 ;
第二 ,老年性痴呆组脑脊液样本中P物质含量与其他疾病组及对照组比较均没有显著差异 ;
第三 ,在对照组中 ,年轻者的腰穿和脑室脑脊液样本中P物质含量与年老者的对比没有显著差异 ;
第四 ,在老年性痴呆组内 ,晚期发病者腰穿脑脊液样本中P物质含量显著高于早期发病者 ;
第五 ,在相同疾病组中 ,伴有疼痛者的腰穿和脑室脑脊液样本中P物质含量与不伴有疼痛者的相比没有显著差异 ;
第六 ,精神失常病人的腰穿和脑室脑脊液样本中P物质含量与其疾病无关联。据此 ,他们认为 :脑脊液中P物质含量水平不是人体自身老化的指标之一 ;脑脊液中P物质含量检测不适用于老年性痴呆的诊断 ,但晚期发病者的显著变化反映了其中枢神经系统免疫调节及神经保护的活动。
为此 ,上述研究提示了一个令科学界关注的可能性 :即脑脊液中P物质含量检测 ,很有可能成为诊断晚期发病老年性痴呆以及观察其病情变化的重要指标与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