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语]秦亮甫教授治疗癔病性昏厥,首诊用黄芪、太子参、麦冬、五味子、石斛、芦根、生地、玄参、麦冬养阴生津;天麻、杞子、石决明平肝;柏子仁、川连、灯心清心宁心。一诊后昏厥未作,但盗汗较显。秦教授在原方的基础上去掉部分生津清心之品,加入收敛止汗的碧桃干、糯稻根、浮小麦、龙牡使心液不再流失。三诊时又加强养心安神之品,获效后守方治疗一年。患者病情不稳……
[按语 ]秦亮甫教授治疗癔病性昏厥 ,首诊用黄芪、太子参、麦冬、五味子、石斛、芦根、生地、玄参、麦冬养阴生津 ;天麻、杞子、石决明平肝 ;柏子仁、川连、灯心清心宁心。一诊后昏厥未作 ,但盗汗较显。秦教授在原方的基础上去掉部分生津清心之品 ,加入收敛止汗的碧桃干、糯稻根、浮小麦、龙牡使心液不再流失。三诊时又加强养心安神之品 ,获效后守方治疗一年。患者病情不稳定 ,治疗后再未发生过昏厥 ,精神、面色均较原先明显好转 ,这与秦教授的辨证处方正确是不可分开的。他常说 :“治病一旦辨准 ,就应守方、守法 ,必可获效。”
癔病性昏厥
姜某 :女 52岁 19 9 2年 12月 31日初诊。
主诉 :发作性昏厥 21年。
现病史 :患者因文革时精神受到刺激 ,以后常常突发昏厥 ,发作前头晕目眩 ,精神病院配服以“镇静药” ,服后口干 ,便秘 ,头痛不适 ,全身有发热感。苔黄燥 ,舌中光剥 ,脉沉细软。辨证分析 :气阴亏虚 ,不能上济于脑。诊断 :癔病性昏厥。治则 :补气养阴 ,宁心安神。
方药 :炙黄芪 20克 ,太子参 30克 ,麦冬 15克 ,五味子 9克 ,石斛 30克 ,芦根 30克 ,大生地30克 ,当归头 9克 ,天麻 9克 ,杞子 15克 ,石决明 (先下 )30克 ,玄参 15克 ,制大黄 6克 ,柏子仁 20克 ,川连 3克 ,灯心 3克。
19 9 3年 2月 18日二诊
诉服用上药一月半 ,昏厥未作 ,但有头晕 ,盗汗较多 ,耳鸣寐差 ,苔薄 ,脉细软 ,治仍以补气为主 ,佐以安神。
原方减 :麦冬、生地、石斛、杞子 ,加生龙牡(各 )30克 ,碧桃子干 15克 ,糯稻根 30克 ,浮小麦 15克。
19 9 3年 3月 4日三诊
盗汗止 ,但受刺激后易心慌 ,乏神 ,睡眠欠佳 ,苔薄腻 ,脉缓无力 ,法拟补益气血 ,养心安神。
方药 :炙黄芪 30克 ,太子参 30克 ,麦冬 15克 ,五味子 9克 ,当归身 9克 ,熟地 15克 ,炒白芍 15克 ,川芎 9克 ,天麻 9克 ,莲子肉 9克 ,煅龙牡 (各 )30克 ,珍珠母 30克 ,夜交藤 30克 ,合欢花 30克 ,炒枣仁 15克 ,炙远志 9克 ,柏子仁30克 ,制大黄 6克。
19 9 3年 3月 18日四诊
诉药后睡眠、心慌均渐好转 ,苔薄腻 ,脉细滑 ,守原法治之 ,原方十四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