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探索急性眩晕症状与其相关疾病同中医证候分型的关系,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罗翌副主任医师等对632例急诊眩晕患者进行了辨证分型分析。632例眩晕患者,其中梅尼埃病57例,高血压病194例,脑动脉粥样硬化203例,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178例。全部病例临床表现均有头晕、目眩及各种病种相关的症状,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将眩晕证型……
为探索急性眩晕症状与其相关疾病同中医证候分型的关系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罗翌副主任医师等对 632例急诊眩晕患者进行了辨证分型分析。
632例眩晕患者 ,其中梅尼埃病 57例 ,高血压病 19 4例 ,脑动脉粥样硬化 203例 ,椎 -基底动脉供血不足 178例。全部病例临床表现均有头晕、目眩及各种病种相关的症状 ,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 ,将眩晕证型归纳为风阳上扰、气血亏虚、肝肾阴虚、痰浊上蒙等 4个证型。
结果显示 , 632例急诊眩晕患者不同疾病中医证候分布特点、不同疾病中医证候分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 (P <0. 01)。梅尼埃病出现眩晕主要以肝肾阴虚型为主 ,占 50. 9 %;高血压病出现眩晕主要以风阳上扰型为主 ,占 58. 2%;脑动脉粥样硬化出现眩晕主要为气血亏虚型 ,占 42. 9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出现眩晕则以肝肾阴虚和气血亏虚型为主 ,共占 79 . 9 %。 632例急诊眩晕患者中医证候分布 ,在眩晕所常见的 4个证型中 ,风阳上扰型占 23. 7%(150/632),气血亏虚型占 31.0%(19 6/632),肝肾阴虚型占 26. 7%(169 /632),痰浊上蒙型占 18. 5%(117/632),各证型分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P >0. 05)。
眩晕病机 ,《内经》从虚立论 ,在病性上认为“上虚则眩” ,在病理上认为“诸风掉眩 ,皆属于肝”。而张景岳则认为 :“眩晕之证 ,虚者占其八九 ,而兼火兼痰者不过十中一二耳”、“无虚不作眩”。金元时代 ,滋阴派医家朱丹溪从痰火立论 ,主张“无痰不作眩” ,补土派医家李东垣则从脾虚湿痰立论。清代陈修园对历代各医家的观点予以总结 ,将眩晕的病机概括为风、火、痰、湿四字。现代医学认为 ,眩晕是各种疾病所表现出来的一种主观症状。如何把握不同疾病的主要病机是中医学病证关系所需解决的重要课题。
眩晕患者急性发作时 ,西医以静卧休息 ,维持水、电解质平衡及对症处理为主 ,如应用镇静剂、抗组胺药及抗胆碱药物等 ,近期疗效较好 ,但预防眩晕再次发作的远期疗效往往不甚理想。正确把握急诊各种疾病所致眩晕的中医证候特点 ,有助于确定辨证治疗的重点所在 ,有助于病人的尽快康复和减少再发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