椎动脉型颈椎病,所引起的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ertebrobasilarinsufficiency,VBI)可导致内耳及脑干缺血损害。临床研究证明针灸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缓解眩晕症状疗效肯定,可改善椎-基底动脉系统血流和听性脑干反应(auditorybrainstemresponse,ABR),但因缺乏对前庭系统功能判断的直接客观依据,治疗……
椎动脉型颈椎病 ,所引起的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 (vertebrobasilarinsufficiency ,VBI)可导致内耳及脑干缺血损害。临床研究证明针灸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 ,缓解眩晕症状疗效肯定 ,可改善椎 -基底动脉系统血流和听性脑干反应(auditorybrainstemresponse ,ABR),但因缺乏对前庭系统功能判断的直接客观依据 ,治疗机制不甚明了。《中国临床康复》2004年第 1期报道了成都中医药大学临床医学院郑重、张泉等对电针改善前庭功能障碍所致颈源性眩晕的实验研究。
方法 :48只家兔随机分为 3组 ,每组 16只。将组织硬化剂 - 775注射液注射至模型组和电针组家兔左侧颈椎横突软组织 ,造成左侧椎动脉狭窄、基底动脉及双侧椎动脉血流降低以建立椎动脉型颈椎病慢性椎 -基底动脉供血不足 (vertebrobasilarinsufficiency,VBI)模型 ,对照组作生理盐水注射。从注射后第 6周开始 ,电针组家兔作双侧“风池 (GB20)”、“听宫(SI19 )”、“外关 (SJ5)”穴电针治疗 2周 ,分别测定左侧外耳道 20℃水灌注冷刺激试验眼震持续时间、低刺激率 (10Hz)和高刺激率 (50Hz)左侧短声听性脑干反应 (auditortbrainstemre sponse,ABR)、左侧短声耳蜗电图和左侧电刺激前庭诱发电位 (VsEPs),将 3组结果进行比较。
结果显示 :模型组 50Hz高刺激率ABR的III波峰潜伏期 (PL)和I -III波峰间潜伏期(IPL)较对照组延长 (P <0. 05;P <0. 01),电针组与对照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P >0. 05)。各组之间 10Hz低刺激率ABR无显著改变 (P >0. 05)。模型组VsEPs的V3波PL、V2-V3和V1-V3波IPL较对照组延长 (P <0. 01;P<0. 05;P <0. 01),电针组V3波IPL和V1-V3波IPL较模型组显著缩短 (P <0. 01),电针组VsEPs(包括V2-V3波IPL)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 (P >0. 05)。模型组耳蜗电图 -SP/AP值和眼震持续时间分别较对照组增高和缩短(P <0. 01),电针组分别较模型组降低和延长(P <0. 01),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 (P >0. 05)。VBI时 50Hz高刺激率ABR的I -IV波IPL变化与VsEPs的V1-V3波IPL变化有显著性相关。
结论 :慢性VBI时前庭神经和半规管功能较蜗神经功能更易严重受累 ,高刺激率ABR变化可间接反映前庭神经功能。电针可改善脑干神经元突触效能和前庭蜗神经通路传导 ,恢复前庭蜗器官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