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经期或经后头痛连绵,时作时止,遇劳加剧,经量少色淡,伴有气短乏力,神疲体倦,自汗畏寒,饮食乏味,白带量多而清稀,舌淡苔簿白,脉细弱无力等,证属素体气虚,或久病中气耗伤,时逢经行则中气亏虚,清窍失于濡养而引起头痛。可选用益气聪明丸,此药由党参、黄芪、甘草、蔓荆子、葛根、升麻、白芍、黄柏等组成,有补中益气、升阳止痛的功效。每次服6……
一、经期或经后头痛连绵 ,时作时止 ,遇劳加剧 ,经量少色淡 ,伴有气短乏力 ,神疲体倦 ,自汗畏寒 ,饮食乏味 ,白带量多而清稀 ,舌淡苔簿白 ,脉细弱无力等 ,证属素体气虚 ,或久病中气耗伤 ,时逢经行则中气亏虚 ,清窍失于濡养而引起头痛。可选用益气聪明丸 ,此药由党参、黄芪、甘草、蔓荆子、葛根、升麻、白芍、黄柏等组成 ,有补中益气、升阳止痛的功效。每次服 6克 ,每日 3次。
二、经期或经后头部空痛 ,痛及眼眶、眉棱 ,经期延后 ,量少色淡 ,伴有头晕眼花 ,心悸耳鸣 ,失眠多梦 ,面色无华 ,舌淡苔薄白、脉细弱等 ,证属大病久病或失血之后 ,营血亏虚 ,每遇经期则阴血下注胞宫 ,脑髓失其所养而引起头痛。可选用当归养血丸 ,此药由当归、熟地、白芍、阿胶、黄芪、白术、茯苓、杜仲、丹皮等组成 ,有补血养颜、调经止痛的功效。每次服 9克 (水蜜丸 )或每次 1丸 (大蜜丸 ),每日 3次。
三、经前或经期头痛 ,以两太阳穴胀痛为主 ,月经常先期而至 ,量多色鲜红 ,伴有心烦易怒 ,胁肋胀痛 ,口苦咽干 ,面红目赤 ,耳鸣失眠 ,小便色黄 ,舌红苔黄 ,脉弦数等 ,证属忿怒忧思 ,肝气郁结 ,气郁化火 ,经行时肝气偏旺 ,肝火随肝气上逆 ,上扰清窍而引起头痛者。可选用龙胆泻肝丸 ,此药由龙胆草、栀子、柴胡、黄芩、生地、车前子、泽泻、木通、甘草等组成 ,有清肝除热、泻火止痛的功效。每次服 6克 (水丸 ),每日2次。
四、经期或经后头晕胀痛 ,月经先期而至量少色鲜红 ,伴有耳鸣眼花 ,心悸失眠 ,潮热盗汗 ,口燥咽干 ,大便干结 ,小便短黄 ,舌红少苔 ,脉细数等 ,证属素体阴虚 ,或久患热病耗伤阴液 ,每逢经行则阴液愈虚 ,不能上行于头 ,加之阴虚生内热 ,虚火上浮 ,扰犯清窍而引起头痛者。可选用知柏地黄丸 ,此药由知母、黄柏、热地、山萸肉、茯苓、山药、丹皮、泽泻等组成 ,有滋阴养液、降火止痛的功效。每次服 1丸 ,每日 3次。
五、经前或经行头痛 ,疼痛部位固定 ,痛如针刺 ,入夜更甚 ,伴有经行不爽 ,量少色紫暗 ,或有瘀块 ,小腹疼痛 ,舌紫暗或舌边尖有瘀点 ,脉弦涩等 ,证属情志不畅 ,肝失条达 ,气机不宣 ,经行不畅 ,脉络不通 ,瘀阻于内 ,气血、清阳不能上达于头而引起头痛者。可选用血府逐瘀丸 ,此药由淮牛膝、当归、赤芍、生地、川芎、柴胡、桃仁、红花、枳壳、桔梗、甘草等组成 ,有活血化瘀、通络止痛的功效。每次服 1丸 ,每日 2次 ,用温开水或姜汤送服。胶囊则每次 6粒 ,每日 2次 ;若是口服液 ,则每次 1支 (10毫升 ),每日 3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