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性痴呆(AlzheimerDisease,AD)是成人痴呆症中最常见的一种,其发病率随年龄增长而迅速上升,65岁以上人群的发病率为3%~5%,而85岁以上者则高达50%。随着社会人口的老龄化,AD的患病人数将急剧上升,由于其病因和发病机制不清,至今尚无有效防治方法。老年性痴呆已成为一个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从1996年起,华中科技大……
老年性痴呆 (AlzheimerDisease ,AD)是成人痴呆症中最常见的一种 ,其发病率随年龄增长而迅速上升 , 65岁以上人群的发病率为 3%~ 5 %,而 85岁以上者则高达 50%。随着社会人口的老龄化 ,AD的患病人数将急剧上升 ,由于其病因和发病机制不清 ,至今尚无有效防治方法。老年性痴呆已成为一个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
从 19 9 6年起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王建枝教授等即对AD的发病机制开展了深入的研究。他们的研究对最终阐明诱发AD神经细胞退化死亡的驱动因素和枢纽环节 ,从而提出相应的防治策略具有指导意义。其成果为建立AD神经细胞退化的实验模型 ,以及药物开发和早期诊断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并为AD研究开辟了广阔的领域。
神经细胞内神经原纤维缠结 (NFT)是AD主要的脑部病理改变之一 ,而NFT的主要组成成分是异常过度磷酸化并聚集成双螺旋丝的tau蛋白。目前已经发现 ,导致神经原纤维变性的tau蛋白异常修饰是唯一与AD患者临床痴呆程度正相关的参数 ,因而被认为是AD发病过程中最为特征性的变化。
王建枝教授的研究小组在国际上首先发现和报道了AD异常磷酸化的tau蛋白被糖基化修饰 ,部分阐明了tau蛋白磷酸化与糖基化的关系 :即tau蛋白的异常磷酸化导致其功能活性降低或丧失 ,而异常糖基化则使NFT机构稳定。
他们的研究还表明 ,蛋白磷酸脂酶 (PP)-2A、PP - 2B和PP - 1均可使AD异常磷酸化的tau蛋白不同程度去磷酸化 ,从而不同程度地恢复其生物学活性。其中PP - 2A是最重要的tau蛋白磷酸脂酶 ,其活性可被Mn2+激活。同时发现多种蛋白激酶在tau蛋白的AD样异常磷酸化过程中起协同作用 ,PKA、CaMKII和GSK - 3可能是tau蛋白发生AD样改变的关键性蛋白激酶。而他们在国际率先提供的神经细丝参与AD发病的可信资料已经引起了国内外许多专家的兴趣。
除了以上理论方面的创新之外 ,该项目在技术上也有所突破 :创立了高特异、超灵敏的荧光ELISA -双酶底物循环法 ,并成功应用于AD脑脊液中磷酸化tau蛋白和神经细丝的含量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