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王雪飞)近日,中国医科院药物所所长王晓良教授在第八届海内外生命科学论坛上报告,由他率领的课题组研究发现,钾通道基因Kv2.1的表达和功能增加,是引起钾通道过度“活跃”,启动细胞凋亡,进而导致老年痴呆的“祸首”。阐述该研究结果的系列论文已经发表在国外多家权威杂志上。王晓良教授等研究发现,多种老年痴呆的病理因素,如脑室注……
本报讯 (记者王雪飞 )近日 ,中国医科院药物所所长王晓良教授在第八届海内外生命科学论坛上报告 ,由他率领的课题组研究发现 ,钾通道基因Kv2.1的表达和功能增加 ,是引起钾通道过度“活跃” ,启动细胞凋亡 ,进而导致老年痴呆的“祸首”。阐述该研究结果的系列论文已经发表在国外多家权威杂志上。
王晓良教授等研究发现 ,多种老年痴呆的病理因素 ,如脑室注射 β -淀粉样蛋白 ,体外神经元与 β -淀粉样蛋白温孵 ,胆碱能系统的损伤等均可引起中枢钾通道开放增加。在此基础上 ,他们观察了 10余种钾通道在基因水平及蛋白表达水平的改变 ,发现数种钾通道基因Kv2.1、Kv4.2和Kv1.4等发生了相对特异性的改变。进一步的研究证明 ,增加的钾通道活性主要由Kv2.1的表达和功能增加引起 ,并因此出现细胞凋亡增加。
研究人员进一步转染和高表达了Kv2.1通道 ,发现转染Kv2.1的细胞凋亡加重 ,细胞萎缩明显。特别让他们感到兴奋的是 ,第一代和第二代胆碱酶抑制剂 (抗老年痴呆药物 )均可不同程度地抑制中枢钾通道活性。其中第二代胆碱酶抑制剂更是表现出很强的特异性和对Kv2.1的选择性阻断。由此他们提出 ,对中枢钾通道的阻断 ,很可能是新型抗老年痴呆药物在抑制胆碱酯酶作用之外 ,又一新的抗老年痴呆亮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