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对脑萎缩的认识:中医学尚无本病专名。根据其临床表现可纳入痴呆、健忘、眩晕、震颤、失眠、癫证、郁证、痿证、虚损等病证范畴。中医认为脑萎缩的病因病机有:①年老之人,或禀赋不足,肾气渐衰或亏虚,阴精不足,不能上充于脑,髓海空虚,元神失养,神明失聪,脑髓消缩,而形成本玻②后天气血……
中医对脑萎缩的认识:中医学尚无本病专名。根据其临床表现可纳入痴呆、健忘、眩晕、震颤、失眠、癫证、郁证、痿证、虚损等病证范畴。
中医认为脑萎缩的病因病机有:
①年老之人,或禀赋不足,肾气渐衰或亏虚,阴精不足,不能上充于脑,髓海空虚,元神失养,神明失聪,脑髓消缩,而形成本病。
②后天气血生化不足,气血无以上充于脑,脑失濡养,脑髓萎缩。
③脾为生痰之源,劳倦过度,饮食不节,或久病体虚,脾气亏虚,运化失司,易致痰湿内蕴,痰阻脑络,蒙蔽神明清窍,或痰邪郁久化热上扰神明、脑脏形成本病。
④七情失调,肝气失疏,气机郁滞,日久血行不畅,可使脑络发生瘀滞;或元气亏虚,气虚不能运血,亦见脑络瘀滞。
⑤劳心过度,久病失养,耗伤心阴,或情志内伤,化火伤阴,表现为心肝阴虚。
总之脑为髓之海,只有脑髓滋养充足,才能神气清灵;髓海不足,则神气呆钝,失却清灵,本病形成与脏腑功能失调相关,受气、血、痰、郁、瘀、火等影响,以髓海空虚,脏腑虚损,气血失衡,痰浊阻窍为基本病机。
本病以本虚标实为特征;以本虚为主,多责之于肝肾精血不足,心脾气血亏损,气血运行失衡,清窍失于滋/荣养。标实乃气血瘀滞,脑络不通,或痰浊内生、蒙蔽神窍所致,该病虚实相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