偏头痛是一种原发性的血管搏动性头痛,可伴有恶性呕吐或畏光畏声,约10%的患者可出现眼前闪光,感觉运动障碍等先兆症状。其发病机制仍不十分明了。一般认为偏头痛的发生与三叉神经外周触发区的激活有关,进一步释放的降钙素基因相关肽等活性物质可导致头颈部血管扩张,引起搏动性头痛,而颅外动脉(主要是头皮动脉)的扩张进一步压迫临近神经,促进相关活性物质的释放……
偏头痛是一种原发性的血管搏动性头痛,可伴有恶性呕吐或畏光畏声,约10%的患者可出现眼前闪光,感觉运动障碍等先兆症状。其发病机制仍不十分明了。一般认为偏头痛的发生与三叉神经外周触发区的激活有关,进一步释放的降钙素基因相关肽等活性物质可导致头颈部血管扩张,引起搏动性头痛,而颅外动脉(主要是头皮动脉)的扩张进一步压迫临近神经,促进相关活性物质的释放,形成恶性循环。因此手术的目的在于解除三叉神经外周触发区的刺激,打断偏头痛发展的后续过程,达到治疗偏头痛的作用。
目前以Guyuron为代表的国外学者比较重视头面部肌肉对于三叉神经外周分支的压迫刺激,手术设计以切除相关肌肉,松解或切断三叉神经外周分支为主要治疗手段。术前采用A型肉毒杆菌多点注射以选择三叉神经外周触发区,并根据触发点的不同将偏头痛分为三类,即额部触发痛、颞部触发痛、以及枕部触发痛。①额部痛:眉间肌对于眶上神经与滑车上神经的压迫是最常见的三叉神经触发点,手术采用眼睑切口切除眉间肌,主要是皱眉肌,目前主要有整形科医师开展,临床统计其有效率达到68.3%-99%。②颞部痛:三叉神经的颧颞支与颞肌关系密切,目前主要采用内镜技术切除颧颞支主干约3cm,常与眉间肌切除同时进行。③枕部痛:切除部分环绕枕大神经的头半棘肌,可减轻该肌肉对于枕大神经的压迫,有研究报道有效率可达100%。
国内目前相关的研究较少,多采用切除颅外扩张的血管,减轻三叉神经外周分支的压迫来治疗偏头痛。2002年赵阳等学者采用切除眶上动脉、颞浅动脉以及枕动脉,松解临近的三叉神经分支的方法治疗偏头痛,术后随访6个月有效率达76%。近年来也有学者采用单纯颞浅动脉切除治疗偏头痛,术前以压迫颞浅动脉头痛消失作为手术的适应症,术后有效率达到85%-100%。
偏头痛的手术治疗目前只是刚刚起步,虽然取得了令人振奋的结果,但是仍然存在较多问题,如病例数少,缺乏长期随访资料,偏头痛发病机制不明等等,但是正如希波克拉底所说的“用药治疗不了的疾病,手术刀可以做到;手术刀治疗不了的,火可以治疗;而火治疗不了的,那就一定没治了。”对于那些不能长期服药或者内科治疗无效的患者,手术无疑是一个可以依靠的治疗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