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房颤动(以下简称房颤)是最常见的一种心律失常,40岁或40岁以上人群中,有1/4将有可能发展成心房颤动
记者日前从第二十一届长城国际心脏病学会议上获悉,一项奖金总额达到100万欧元的“同一使命,百万患者——房颤卒中预防,关注从‘心’开始”的全球活动已在中国全面启动。大会主席、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主任委员胡大一教授指出,心房颤动相关卒中未被广泛关注,活动想改变这种状况,提升公众对于心房颤动卒中的知晓率和预防意识。
40岁以上者1/4有房颤
心房颤动(以下简称房颤)是最常见的一种心律失常,40岁或40岁以上人群中,有1/4将有可能发展成心房颤动;80岁以上人群中,发生房颤比例则达到了10%。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主任委员胡大一教授表示,公众对高血压关注高,对同样是年龄疾病的心衰和房颤不重视。
胡大一指出,房颤发生的原因在于心电信号发送异常,从而导致心脏上部的心房收缩节律失常,血液无法全部被泵入心脏下部的心室,结果血液都积聚在心房内,导致心脏无法有效地泵血。房颤常见症状包括心悸、头晕、胸痛和呼吸困难。但未必每个人都有这些症状或只在某些条件下出现这些症状,尤其是当心跳还不是非常快的时候。尽管有些房颤并无明确病因,但已经证实可诱发房颤的病因包括年龄、高血压、肥胖或超重、糖尿病、甲亢、肺癌、心力衰竭、摄入过多酒精或短时间内豪饮。“我有个病人就跟我说,他一喝酒就出现房颤,不喝的时候没事,因此喝酒与房颤的关系很大”胡大一称。
专家称,房颤对患者身心健康造成的负担很重,房颤患者经常会感到焦虑或恐惧,房颤症状逐渐加重后,还会严重影响病人简单日常活动的能力,久而久之可能出现抑郁症。
脑卒中是房颤最严重的后果之一
房颤病人除了感到身体不适、焦虑、抑郁外,房颤最大的危害是导致脑卒中。胡大一指出,房颤病人由于心房的异常导致血液滞留并凝固形成血栓,血栓一旦阻塞脑血管,就会发生脑卒中。与不伴心房颤动的人群相比,心房颤动患者发生卒中的风险高达五倍之多。全球范围内,每年有多达300万人罹患心房颤动相关的脑卒中,相当于每12秒钟就发生一例。胡大一对记者表示,脑卒中对脑的损害相当于心脏病突发对心脏的损害。相对于其他类型的脑卒中,房颤相关性卒中通常更为严重,更有可能导致残疾或者死亡。
胡大一指出,一旦被明确诊断为房颤,就要接受抗凝治疗,防止发生房颤相关的可致命的脑卒中。他称,中国不到10%的房颤病人做了抗凝治疗,与国际上有一半房颤病人做了抗凝治疗相差很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