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注册 登录
不孕不育 传染 儿科 耳鼻喉 风湿 妇科 腹泻 肝病 肛肠 骨病 呼吸 护理 精神 口腔 泌尿 男科 脑病 内分泌 皮肤 神经 肾病 失眠 消化 心脑血管 心脏 血液 眼病 整形 肿瘤
搜索
糖尿病的科学预防
时间:2005-7-27 09:56   来自: 中健网·疾病   原作者: 佚名

被世界卫生组织(WHO)列为继肿瘤、心脑血管病之后的第三大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糖尿病是遗传因素与环境因素长期共同作用而导致的一种内分泌代谢紊乱性疾病,是人类的又一“杀手”。糖尿病防治形势十分严峻。目前,全世界有糖尿病患者1.51亿,我国约有5000万人。全国糖尿病的发病率平均为4%,城市高达10%,糖尿病已成为中国最严峻的公共卫生问题……

    被世界卫生组织(WHO)列为继肿瘤心脑血管病之后的第三大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糖尿病是遗传因素与环境因素长期共同作用而导致的一种内分泌代谢紊乱性疾病,是人类的又一“杀手”。

    糖尿病防治形势十分严峻。目前,全世界有糖尿病患者1.51亿,我国约有5000万人。全国糖尿病的发病率平均为4%,城市高达10%,糖尿病已成为中国最严峻的公共卫生问题。因此积极开展糖尿病科普教育,普及糖尿病及并发症的防治知识已成为刻不容缓的当务之急。

    (一)糖尿病的易患人群

    1、有糖尿病家族史者:糖尿病是有遗传性的,但是,糖尿病所遗传的不是糖尿病本身而是它的易感性,也就是说糖尿病患者的子女比其他人容易得糖尿病。一般认为,糖尿病的遗传涉及多个基因,多个基因变异后个体产生糖尿病易感性,在此基础上如果再加上高血脂、腹部肥胖、脂肪肝等因素,就容易诱发糖尿病。因此,有糖尿病家族史的人要未病先防,努力做到饮食均衡,合理运动,保持乐观的精神状态,完全可以不得糖尿病。

    2、长期精神紧张、心理压力大者:现代医学研究证实,长期精神紧张、情绪郁闷是诱发糖尿病的重要环境因素之一,常见于脑力劳动者。在精神紧张状态下,体内交感神经的兴奋性增强,对抗胰岛素的升糖激素如肾上腺素、肾上腺皮质激素等分泌增加,使血糖升高。《黄帝内经》中有明确记载:“怒则气上逆,胸中蓄积,血气逆留,髋皮充肌,血脉不行,转而为热,热则消肌肤,故为消瘅。”(《灵枢,五变篇》)临床中发现,糖尿病发病过程与情志失调有关,脾气暴躁,肝火旺盛或性格内向,爱生闷气者,血糖易升高。随着生活节奏加快,竞争日趋激烈,很多人不能适应环境的变化,造成精神紧张,心理压力大,容易诱发糖尿病。

    3、身体肥胖,尤其是腹部肥胖者:一是胖人由于脂肪细胞变得肥大,脂肪细胞膜上的胰岛素受体密度变小,同时对胰岛素的敏感性降低,从而发生糖尿病。二是肥胖者往往同时伴有高血脂和高血压,而且胖人多不爱活动,使糖代谢减慢,造成体重进一步增加,形成恶性循环;而高血脂和高血压又是发生糖尿病的独立危险因素。应该注意,我们所说的肥胖包括两种情况:一种是体重严重超标,全身肥胖;另一种是体重超标不严重,但腹部肥胖(即向心性肥胖,俗称大肚子)往往伴有脂肪肝,更容易得糖尿病。所以预防糖尿病要从营养均衡、合理体育锻炼和避免肥胖开始。

    4、脂肪代谢紊乱者:脂肪代谢紊乱易导致胰岛素抵抗,胰岛素受体结合率低下,结果使餐后血糖升高而诱发糖尿病。该类型血糖升高的规律,首先是餐后1小时、2小时血糖升高。

    5、反复感染病毒者:在遗传易感的基础上,病毒(引起流行性腮腺炎和风疹的病毒等)感染损伤了胰岛B细胞,B细胞蛋白质变性而引起自身免疫反应,进一步损伤胰岛B细胞,使胰岛素分泌绝对不足,从而发生1型糖尿病。该类型空腹血糖迅速升高,同时体重明显下降,伴有酮体发生。

    6、长期接触化学、放射性物质或外伤损害胰腺者:因胰岛功能遭到破坏而发生糖尿病。

    (二)糖尿病的早期临床症状

    2型糖尿病患者早期大部分伴随脂肪代谢紊乱,导致营养物质不能被利用,同时出现了胰岛素抵抗和受体结合率下降,结果临床症状表现为疲劳乏力,尤以双下肢为著,而且休息后不能缓解,进而出现周身乏力。所以糖尿病的早期临床症状是疲乏无力,而非典型的“三多一少”(多饮、多食、多尿、消瘦)。如果一个30岁以上形体肥胖的成年人(或有糖尿病家族史)初期出现疲劳的症状,首先要考虑是不是得了糖尿病,应尽快到医院就诊,做糖耐量试验以明确诊断。等出现典型的“三多一少”症状才去就诊,就错过了最佳的治疗时机。

    (三)如何早期发现糖尿病

    在临床工作中,很多医务工作者只根据空腹血糖和尿糖来诊断糖尿病,这样使糖尿病不能被早期发现,因而延误了治疗。

    首先,我们要了解一下血糖升高的规律。我院经过多年的临床观察发现,糖尿病的血糖升高是先从餐后开始的,半年至一年以后空腹血糖才升高。血糖升高的规律是餐后1小时→餐后2小时→餐后3小时→空腹血糖。也就是说,糖尿病人在早期,空腹血糖可以是正常的。一旦发现空腹血糖超过了正常值(>6.1mmol/L),甚至达到糖尿病的诊断标准(≥7.0mmol/L)说明这个人得糖尿病已有一年以上的时间了。

    近年来,通过开展胰岛素受体结合率检查,发现由健康人发展到糖尿病一般要经过以下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血糖升高前期,此阶段空腹及餐后血糖均正常,但胰岛素受体结合率降低。

    第二阶段:糖耐量低减期,此阶段血糖超过正常值,但尚未达到诊断标准。

    第三阶段:糖尿病期,此时血糖进一步升高已达到糖尿病诊断标准。

    做胰岛素受体结合率测定,就可以提前1年至1年半早期发现糖尿病。

    其次,根据尿糖诊断或排除糖尿病也是错误的。因为尿糖除反映血糖高低外,在很大程度上受肾糖阈影响。正常人的肾糖阈值为8.9-10.0mmol/L。就是说,血糖超过8.9-10.0mmol/L时才出现尿糖。但是老年人及糖尿病肾病患者往往血糖很高却无尿糖,这是肾糖阈升高所致;而妊娠妇女或肾性糖尿病患者,血糖低于8.9mmol/L,甚至血糖正常却出现尿糖,这是肾糖阈降低所致。结论是,血糖和尿糖在很多情况下不成正比,如果仅根据尿糖加号去调整降糖药或胰岛素是非常危险的。基于以上认识,糖尿病易患人群要想早期发现糖尿病,我们建议一定要查餐后血糖(尤其是餐后1小时血糖)及胰岛素受体结合率,切实做到未病先防。

    (四)如何早期控制糖尿病并发症

    糖尿病是终身性疾病,已患糖尿病的患者要注意预防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在临床中,很多患者空腹血糖控制得很理想,甚至达到了正常范围,但照样出现了眼、肾、心脑血管、周围神经病变和烂脚等并发症,这是为什么呢?这是因为患者忽视了餐后血糖的控制。我们知道,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主要原因就是餐后血糖持高不下导致的。这里患者应该了解血糖下降的规律,即空腹血糖→餐后3小时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餐后1小时血糖。因此患者控制好了空腹血糖,只是控制了1/4的血糖,还有3/4的血糖没被控制,这样糖尿病并发症怎么会不发生呢?所以,早期控制糖尿病的并发症,应在控制空腹血糖的基础上调整餐后3小时、2小时及1小时血糖,同时做关于并发症的相关检查项目。

收藏 分享 邀请
精彩图文
最新资讯
今日焦点
[第876期]让异物入气管伤害远离孩子
[第876期]让异物入气管伤害远离孩子
8月25日晚,北京儿童医院接诊一名因异物进入气管而危在旦夕的2岁儿童,经过
[第870期]土方治感冒是否可行?
[第870期]土方治感冒是否可行?
夏秋交际,早晚温差大,很容易引起人们的感冒,有些人选择抗一抗就过去了,
[第866期]放线菌素D到底是什么?
[第866期]放线菌素D到底是什么?
近期,“放线菌素D”这一药品被炒得沸沸扬扬,从今年7月起,不断有来自福建
[第861期]夏末秋初蚊虫反扑如何应对
[第861期]夏末秋初蚊虫反扑如何应对
夏末秋初,蚊虫突然多了起来,气温下降加上雨水天气略多,为蚊子生长提供了
[第858期]从服务员烫顾客看烫伤处理
[第858期]从服务员烫顾客看烫伤处理
8月24日晚,温州林女士在一家火锅店吃火锅,要求男服务员加水时双方发生一
健康有道
[第168期]春季如何调养气血
[第168期]春季如何调养气血
胡冬菊 河北省中医院血液内科副主任,主任医师,教授。 擅长“清热、凉血、活血、止血
[第167期]“完全控制”哮喘,你该怎么办?
[第167期]“完全控制”哮喘,你该怎么办?
武蕾,主任医师、教授,河北省中医院呼吸二科主任,擅长运用中医理论及中西医结合的方
[第166期]告别失眠的日子
[第166期]告别失眠的日子
成立,主任医师、教授、硕士生导师。1994年毕业于河北中医学院,毕业后至今一直在河北
[第165期]水肿与肾脏的关系
[第165期]水肿与肾脏的关系
冯忖,医学硕士,副主任医师。主治各种原发及继发性肾小球肾炎、肾病综合征、糖尿病肾
关于我们 | 免责声明 | 版权申明 | 隐私政策 | 推广服务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中健网 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请勿复制及建立镜像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