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为糖尿病患者营养咨询时,发现一部分糖尿病患者对如何合理有效地进行饮食控制和治疗,存在着一些认识上和心理上的误区,使病情反复波动,有的患者过早地出现了并发症。现将一些带有普遍性的问题整理出来,供广大糖尿病患者参考。一、糖尿病患者控制饮食会引起营养不良大部分II型糖尿病患者发病前有多食现象,热量长期入……
在为糖尿病患者营养咨询时,发现一部分糖尿病患者对如何合理有效地进行饮食控制和治疗,存在着一些认识上和心理上的误区,使病情反复波动,有的患者过早地出现了并发症。现将一些带有普遍性的问题整理出来,供广大糖尿病患者参考。
一、糖尿病患者控制饮食会引起营养不良
大部分II型糖尿病患者发病前有多食现象,热量长期入超。糖尿病诊断明确后,医生则反复叮嘱患者控制饮食。营养师会为住院患者制订一份膳食治疗方案,规定的标准量低于患者病前的饮食量。对此,有些患者怀疑;按这个饮食标准,时间长了会不会发生营养不良?有的患者把糖尿病导致的下肢无力、抵抗力下降,误认为是营养不良引起的。这种心理如果得不到很好的纠正,自然很难按照标准的要求把好 “进口关”。 如何正确认识这一问题呢?
首先,患者一日饮食量是营养师按照患者的年龄、身高、体重、劳动强度,并综合考虑了患者的血糖、血脂和肝。肾功能的情况计算并制订出来的,完全可以满足患者的正常生理需要。
其次,II型糖尿病多为中老年人,随着年龄的增长,活动量减少,机体新陈代谢速度变缓,所摄入的热量也要相应减少,才能保持体重在正常范围。如:年龄4O-5O岁应在原热量基础上减少 5%, 51--60岁减少 10%; 61-70岁减少20%; 71-80岁减少30%等。如果仍保持年轻时的饭量,所摄入的热量超过机体所需,多余的热量以体胀的形态在体内贮存起来,必然造成人过中年,日渐发福的结果。
同时,随年龄增长,胰岛功能逐渐减弱,胰岛素的分泌量相对不足。我们日常饮食中摄入的碳水化合物必须要在胰岛素的参与下进行转化。贮存和利用。在摄入超过生理需要量。体重超重的情况下,使胰岛素供需不平衡或质量下降,就可引发或加重糖尿病,所以,患糖尿病后,要从根本人手,通过减少热量摄入,减轻体重,以求逐渐达到胰岛素分泌和需求的相对平衡。如果仍然不注意节制饮食,盲目进餐,摄入的热量不但不能被机体利用,反而会加重内分泌紊乱,增加胰岛负担。我们在临床经常见到,糖尿病患者往往吃的越多,身体状况越差,体重越减轻。控制饮食后,反而体重增加,症状改善。按照定量进餐,摄入的营养素在有限的胰岛素参与代谢下,可以发挥正常的生理功能。实为少则益、多则害。但也不是越少越好。患了糖尿病,要在有经验的营养师指导下,制订一份适合自己的膳食标准。长期坚持。
二、糖尿病患者干果类食品能随意选食
一部分老年II型糖尿病患者住院期间疗效不错,但出院一段时间后,血糖就出现波动,多次反复住院。细问之下,才知患者虽一日三 餐能按规定量控制饮食,但平日常以花生、核桃、瓜子、腰果、大杏仁等干果类食物作为零食。片’ 面的认为干果类食物含糖量低,不会影响血糖水平。 由于老年人味觉细胞减少,味蕾细胞敏感性下降,大多喜欢吃一些味香的食品;加之老年人生活内容相对单调,空闲时间多,有时想吃点零食解闷。那么干果类食品能不能随意食用呢?我们可以从两方面分析:第一、从干果的营养成份分析:干果类食品含糖量低约 10 -- 25%;含脂肪量高约 3O-36%,在体内糖每克产热4千卡,脂肪每克产热9千卡,因此属于高热量食品;第二、从体内营养代谢分析:脂肪虽然属于非糖物质,但如果摄入量超过需要量,一方面多余的热量可以转化为体脂贮存起来,使体重增加,加重胰岛负担;另一方面脂类物质在体内可以通过糖异生作用转化为葡萄糖和糖原,对血糖产生间接影响。所以,干果类食品对血糖水平有一定影响,不能随意食用。但干果中富含人体所需的VE。及不饱和脂肪酸,有利于预防心脑血管疾病及抗衰老。如果食用,可以按照等值互换的原则,减去同等热量的主食。半两干果的热量大约相当于一两主食,可以在总热量不超的情况下适量食用。总之,糖尿病患者不仅仅是控制主食,而且要注意控制总热量。
三、糖尿病患者多吃植物油问题不大
经常遇到糖尿患者血糖控制不好的另一原因,是患者不注意食用油的控制,很多患者认为甜食不能吃,主食要控制,只要不吃动物油,多吃些植物油应该问题不大。据调查:城市人均植物油摄入量为3-4市斤/月,是糖尿病患者定量的数倍。营养师在为患者进行营养咨询时,对食用油的具有所规定,但起初患者往往不重视,认为只要控制动物油就行了。实际上,动物油和植物油的区别只是所含的脂肪酸比例不同,二者的产热量完全相同。对患者体重和血糖的影响与干果类食品一样,也是不容忽视的。 一般来讲,在体重超重的情况下,每日植物油的量大约应控制在10克左右,即每月6两油。体重正常的中老年人也不应超过 15- 20克/日,以每月 9两至1、2斤为宜。患者经常感到,按规定的标准量,饭不好做。因此,要注意改变烹调方法。比如:少吃或不吃煎、炸、烧、炒的菜肴,夏天多采用凉拌或热拌,冬天多采用清炖、永、蒸、切的烹调方法。为改善口味可用去掉浮油的肉场、鸡汤、鱼汤等炖菜吃,能生吃的案尽量生吃。 肉类食品大多脂肪含量较高,热量也相对较高,同样不能随意食用。为减少热量的摄入,平均每日以l-2两为宜。肉类所含的脂肪量瘦猪肉为15%,瘦牛肉6.5%,鱼类 4-7%,鸡肉2%。糖尿病患者在精代谢紊乱的同时,也存在着脂代谢的紊乱,为减少他和脂肪酸对疾病的不良影响,糖尿病患者首选鱼类,其次为鸽肉、鸡肉、瘦牛肉,少吃瘦猪肉,更不宜选食肥肉类。
四、糖尿病患者蛋白质应多吃
多数糖尿病患者认为,患了糖尿病要限制碳水化合物的食用量,而蛋白质对人体有益,应该多吃一些。这种认识不全面。无论哪一种营养素,人体对其的吸收、利用都有合适的比例。蛋白质虽然是生长发育、疾病康复不可缺少的重要营养素,但也并不是越多越好。正常人一日摄入蛋白质的量以占总热量的12-15%为宜,约每日每公斤体重(标准体重)互一1.2克左右。糖尿病患者可略增加,但也不宜超过 18%。含蛋白质丰富的食品除牛奶外,肉、禽、蛋等在体内代谢过程中呈酸性反应,代谢产生的酸性产物必须通过肾脏进行排泄。摄入过多富含蛋白质食物,不利于保持机体内环境的平衡,使肾脏负担加重。长期过量的摄入高蛋白食物,有加速糖尿病、肾病发生的可能性。因此,糖尿病患者对蛋白质的摄取量要适当。一般成年人,每日半斤牛奶,l个鸡蛋,l两肉,2两豆制品,就完全可以满足身体对蛋白质的需要。 另外,糖尿病患者要注意植物蛋白摄入量。随着病情的发展变化,植物蛋白的食用量也要有一个动态变化。患病的初期可多吃些豆类及其制品,以增加他腹感,减少碳水化合物的摄入量;患病三、五年后,每日以2两为宜。一旦出现尿蛋白,应减少食用量;出现糖尿病肾病时,要限制植物蛋白的摄入,选食肉、蛋、奶等优质蛋白,以免加重肾脏负担。
五、糖尿病患者不能吃水果
多数糖尿病患者都不敢吃水果,认为水果含糖,吃了会使血糖升高,影响病情。所以患糖尿病后就与水果绝了缘。实际上,只要掌握好以下几个原则,水果还是可以食用的。
第一,等值在换的原则:我们前面谈到,糖尿病患者的膳食原则是控制总热量,在不超过总热量的范围内,可以进行各种热量等值食物的互换,水果也不例外。比如一两米或面的热量分别相当于西瓜1斤6两,苹果6两,梨7两,桃7两或香蕉4两等等。
第二,时间原则:互换好的水果宜放在两餐中间吃。如将苹果分为两半,分别在上午 10:00和下午 4:00 吃。这样安排对血糖的影响多少一些。
第三,自检原则:要经常自测尿糖。
另外,还要注意个体差异。最好在吃水果2小时后检测一下尿糖,结果与平常比较变化不大,这种水果就是可以食用的。在水果中,糖尿病患者可以随意食用柚子。在柚子新鲜果汁中含胰岛素样成分,有辅助降低血糖的作用;同时柚子不但有益于心血管疾病和肥胖患者,还兼有消食健胃作用。其它水果,如荸荠、李子、金橘、龙眼。山楂、梅子、桑椹等水果对血糖影响相对较小,患者可按以上三个原则适当选食;而香蕉、葡萄、甘蔗、荔枝、大枣、杨子等水果,其成分中含单糖如葡萄糖类物质较多,对血糖水平的影响明显,以少吃或不吃为宜。 按照营养保健的观点,选食范围越宽,对身体健康越有益。水果所含的多种营养成分,是人体需要且不可缺少的。因此,历尿病患者对食用水果要有正确认识,选而食之,乐而食之。
六、主食越少越好
我们一日热量需要的60-70%来源于碳水化合物(简称糖),主要通过各种谷类食物提供。患糖尿病后,患者认为糖尿就是糖吃得太多。患者也常被告诫,要少吃主食。但具体少到什么程度才合适?患者往往不很清楚。有些患者怕加重病们,甚至每日只吃2-3两主食。 正确的饮食原则首先是平衡膳食,即:各种营养素种类齐全、数量充足、比例适当。在此基础上,糖尿病患者要注意控制总热量。糖尿病患者一日碳水化合物的摄入量,以占总热量的55-60%为宜。初患糖尿病,主食摄入量可略少一点(占总热量的50%),使胰岛功能得到休息,有利于病情恢复和治疗。以后逐渐增加到55%左右。如果患糖尿病 10年以上,同时出现了并发症,尤其出现糖尿病肾病时,应减少蛋白质摄入量的3-5%,相应增加碳水化合物摄入量的3--5%。糖尿病发病的基础是体内胰岛素分泌相对不足。在治疗中一方面需要调整饮食,这需要长期的重视和坚持,另一方面也需要正确适当的药物治疗。如果怕血糖升高一味地减少主食,可能引起两种后果;一是主食量少于需要量,又不注意添加其它副食,时间长了引起营养不良;二是主食量虽极少了,肉蛋类及油脂摄入过多,长期下来造成营养不平衡,引发其它疾病。 为减轻胰岛负担,可以采取少量多餐的办法。把每日主食量分为导一5餐(适合于基本不吃降糖药,单纯通过饮食控制血糖的患者)。有资料证明,适量的碳水化合物对胰岛素的分泌有刺激作用。所以,主食适量才是可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