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注册 登录
不孕不育 传染 儿科 耳鼻喉 风湿 妇科 腹泻 肝病 肛肠 骨病 呼吸 护理 精神 口腔 泌尿 男科 脑病 内分泌 皮肤 神经 肾病 失眠 消化 心脑血管 心脏 血液 眼病 整形 肿瘤
搜索
糖尿病诊断和分型
时间:2005-7-27 15:21   来自: 中健网·疾病   原作者: 佚名

随着近年来对糖尿病流行病学、病因学、发病机制及临床研究的不断深入和进展,1996年12月9日至13日在英国召开了WHO糖尿病及其并发症诊断标准及分型咨询委员会议,会议仔细考虑了1979年NDDG[1]、1980年和1985年WHO提出的诊断和分型法的合理性,结合过去17年来的研究发现,对糖尿病的诊断和分型作出以下初步建议。诊断标准目前临床普遍采用的1985年WHO糖尿病诊断标准[2]为:……

  随着近年来对糖尿病流行病学、病因学、发病机制及临床研究的不断深入和进展,1996年12月9日至13日在英国召开了WHO糖尿病及其并发症诊断标准及分型咨询委员会议,会议仔细考虑了1979年NDDG[1]、1980年和1985年WHO提出的诊断和分型法的合理性,结合过去17年来的研究发现,对糖尿病的诊断和分型作出以下初步建议。

  诊断标准 目前临床普遍采用的1985年WHO糖尿病诊断标准[2]为:

  ①有典型的糖尿症状(多饮多尿伴不能解释的体重下降)随机血糖≥11.1mmol/L(20 mg/dl);或空腹血糖(FBG)≥7.8mmol/L(1400mg/dl);或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成人75g葡萄糖,儿童1.75g/kg体重,总量不超过75g,2小时血糖≥11.1mmol/L(200 mg/dl),一次血糖结果即可诊断糖尿病;若2小时血糖<7.8mmol/L可排除糖尿病;若2小时血糖为7.8-11.1mm0l/L,诊断为糖耐量减退(IGT)。

  ②若无糖尿病症状,除FBG≥7.8mmol/L或OGTT2小时血糖≥11.1mmol/L之外,尚需另加一顶标准以确定诊断,即OGTT1小时血糖亦≥11.1mmol/L,或另一次OGTT2小时血糖≥11.1mmol/L,或另一次FBG≥7.8mmol/L。

  1996年新的诊断提出了将糖尿病FBG≥7.8mmol/L的诊断标准降到7.0mmol/L(126mg/dl),继续保留OGTT或餐后2小时血糖(P2hBG)≥11.1mmol/L的诊断标准不变[3]。原因[3-6]:

  ①据流行病学调查分析,FBG≥7.8 mmol/L时,糖尿病微血管并发症的危险性明显增加;

  ②FBG≥7.8mmol/L和OGTT或P2hBG≥7.8mmol/L,两者在反映糖尿病血糖水平时存在明显的不一致,几乎所有FBG≥7.8mmol/L的患者其OGTT或P2hBG≥11.1mmol/L,而OGTT或P2hBG≥11.1mm0l/L者约有25%其FBG未达7.8mmol/L,说明FBG≥7.8mmol/L的标准反映高血糖的程度高于P2hBG反映的水平,而修改后的FBG≥7.8mmol/L与P2hBG.11.1mmol/L,两者基本一致。

  ③ 新的标准强调以FBG诊断糖尿病的重要性,并可用于糖尿病的普查。来自美国年龄40-70岁的人群研究报告,在无糖尿病史的人群中仅应用FBG作为诊断标准所得的糖尿病患病率低于应用1985年WHO诊断标准(FGB+P2hBG)所得的患病率(4.36%比6.34%);但其重复性优于P2hBG,且简便易行,经济并易于为病人所接受,在临床实践中更有利于糖尿病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和防治慢性并发症。

  新的诊断标准进一步提出空腹血糖受损(impaired fasting glucose,IFG),即FBG≥6.1mmol/L(110mg/dl)而<7.0mmol/L,IGT的诊断标准为OGTT2小时血糖≥7.8mmol/L而<11.1mmol/L。值得一提的是FBG不十分适用于糖尿病高危人群(40岁以上、肥胖、有糖尿病家族史、高血压和高血脂等人群)的筛查[6],因如仅查FBG可能使相当部分IGT患者漏诊,因一些IGT患者FBG可能正常,建议采用OGTT试验,但在临床背景中,推荐采用FBG,因其较为快捷、方便且费用较低。最后需指出的是,将FBG诊断标准改为7.0mmol/L尚未得到WHO糖尿病专家委员会的一致同意,因此在未被WHO专家委员会最后核准前,仍可沿用1985年的WHO诊断标准。

  表 糖尿病诊断标准*(静脉血浆:mmol/L)

    1985年 1996年 FBG P2hBG FBG P2hBG
    正常 <6.1 <7.8 <6.1 <7.8
    空腹血糖受损 6.1-7.0
    糖耐量减退 7.8-11.1 7.8-11.1
    糖尿病 ≥7.8 ≥ 11.1 ≥7.0 ≥11.1

    *血糖测定采用葡萄糖氧化酶法

    糖尿病分型

    新的糖尿病分型基于病因而不是根据其临床表现,更加科学合理。主要分为如下四大类型:

    1型糖尿病[3,7,8] 胰岛β细胞破坏导致胰岛素绝对缺乏。分为自身免疫性(包括急性发病及缓慢发病)和特发性(1型特发性糖尿病,占少数,病因不明,体内缺乏胰岛β细胞自身免疫的证据,具强烈遗传倾向)。进一步肯定“成人隐匿性自身免疫性糖尿病(latent
  autoimmune diabetes in adults,LADA)”应属于1型糖尿病的亚型,其特点为:

    ①起病年龄大于15岁的任何年龄段,发病半年内不依赖胰岛素,无酮症发生;

    ②发病时多为非肥胖;

    ③体内胰岛β细胞抗体(ICA、GAD和胰岛素自身抗体等)常持续阳性;

    ④具有1型糖尿病的易感基因(如HLA-DR3、HLA-DR4、BW54及DQ-131-57-Non-Asp等);

    ⑤常伴有甲状腺和胃壁细胞等器官特异性抗体阳性。

    LADA一经诊断应早期采用胰岛素治疗以保护残存的β细胞。欧美人资料报告LADA约占2型糖尿病10%-15%,在非肥胖的2型糖尿病患者中有报道高达50%;国仙有文献报告-2型糖尿病患者GAD-Ab的阳性率达14.2%

    2型糖尿病[3,9,10] 胰岛素抵抗为主伴胰岛素分泌不足,或胰岛素分泌不足为主伴或不伴胰岛素抵抗。约占所有糖尿病患者的90%以上,其病因不明,现认为由多基因遗传和环境因素(主要为运动不足和能量相对过剩)共同促发,种族、家族史、肥胖(尤其是腹型肥胖)、高脂血症和糖耐量减退是其危险因素,对上述人群应加强血糖监测。

    特异性糖尿病 它包括一系列病因比较明确或继发性的糖尿病,主要有以下几类[3]:

    1.胰岛β细胞功能基因异常:主要包括年轻起病成人型糖尿病(MODY)和线粒体糖尿病。

    ①MODY:根据基因异常的不同分三个亚型[3,5,11]:染色体12,HNF12(MODY3);染色体7,葡萄糖激酶(MODY2);染色体20,HNF-4α(MODY1)。MODY特点为:糖尿病起病常<25岁;早期无需应用胰岛素可纠正高血糖,病史至少2年;非酮症倾向;显性遗传,其发生高血糖的机制尚不完全清楚,共同特征为胰岛β细胞对葡萄糖刺激存在胰岛素分泌障碍,胰岛β细胞的功能常随着病程的延长而渐衰退,胰鸟素抵抗不是其病因。

    ②线粒体糖尿病及其它[3,12]:1992年venden Ouweland 及Ballinger分别确认线粒体糖尿病由线粒体基因突变引起。临床表现为糖尿病及耳聋家系。其一般特点为:多在45岁以前起病,最早者11岁,但亦有迟至81岁才发病;患者多无酮症倾向,无肥胖,多数病人在病程中甚至起病时即需要胰岛素治疗;常伴有轻至中度神经性耳聋,但耳聋与糖尿病起病时间可不一致,可间隔20年;呈母系遗传。线粒体基因突变致糖尿病的机制可能系胰岛β细胞葡萄糖氧化磷酸化障碍,ATP产生不足,致胰岛素分泌障碍,胰岛素抵抗亦不是其发病的主要病因。

12下一页
收藏 分享 邀请
精彩图文
最新资讯
今日焦点
[第876期]让异物入气管伤害远离孩子
[第876期]让异物入气管伤害远离孩子
8月25日晚,北京儿童医院接诊一名因异物进入气管而危在旦夕的2岁儿童,经过
[第870期]土方治感冒是否可行?
[第870期]土方治感冒是否可行?
夏秋交际,早晚温差大,很容易引起人们的感冒,有些人选择抗一抗就过去了,
[第866期]放线菌素D到底是什么?
[第866期]放线菌素D到底是什么?
近期,“放线菌素D”这一药品被炒得沸沸扬扬,从今年7月起,不断有来自福建
[第861期]夏末秋初蚊虫反扑如何应对
[第861期]夏末秋初蚊虫反扑如何应对
夏末秋初,蚊虫突然多了起来,气温下降加上雨水天气略多,为蚊子生长提供了
[第858期]从服务员烫顾客看烫伤处理
[第858期]从服务员烫顾客看烫伤处理
8月24日晚,温州林女士在一家火锅店吃火锅,要求男服务员加水时双方发生一
健康有道
[第168期]春季如何调养气血
[第168期]春季如何调养气血
胡冬菊 河北省中医院血液内科副主任,主任医师,教授。 擅长“清热、凉血、活血、止血
[第167期]“完全控制”哮喘,你该怎么办?
[第167期]“完全控制”哮喘,你该怎么办?
武蕾,主任医师、教授,河北省中医院呼吸二科主任,擅长运用中医理论及中西医结合的方
[第166期]告别失眠的日子
[第166期]告别失眠的日子
成立,主任医师、教授、硕士生导师。1994年毕业于河北中医学院,毕业后至今一直在河北
[第165期]水肿与肾脏的关系
[第165期]水肿与肾脏的关系
冯忖,医学硕士,副主任医师。主治各种原发及继发性肾小球肾炎、肾病综合征、糖尿病肾
关于我们 | 免责声明 | 版权申明 | 隐私政策 | 推广服务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中健网 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请勿复制及建立镜像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