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医科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博士后博茂在傅祖植教授指导下,首次在国内探讨CART基因(可卡因—安非他明调节转录肽)、PPAR—γ基因(过氧化物酶增殖体激活受体)与肥胖和Ⅱ型糖尿病的关系,研究并未发现这两种基因的多态性与肥胖和Ⅱ型糖尿病有关联。肥胖和Ⅱ型糖尿病之间存在密切关系,但其病因和发病机理尚未完全明了。流行病学调查显示,肥胖和Ⅱ型……
中山医科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博士后博茂在傅祖植教授指导下 ,首次在国内探讨 C AR T基因 (可卡因—安非他明调节转录肽 )、 P P AR—γ基因 (过氧化物酶增殖体激活受体 )与肥胖和Ⅱ型糖尿病的关系 ,研究并未发现这两种基因的多态性与肥胖和Ⅱ型糖尿病有关联。
肥胖和Ⅱ型糖尿病之间存在密切关系 ,但其病因和发病机理尚未完全明了。流行病学调查显示 ,肥胖和Ⅱ型糖尿病均是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傅茂博士以 401例无亲缘关系的华南地区汉族人为研究对象 ,包括 76例正常作重正常糖耐量者、 104例单纯性肥胖正常糖耐量者、 221例Ⅱ型糖尿病患者 ,分别用 P C R— S S C P和 P C R— R F L P法对 C A RT和 P P A R—γ基因的多态性进行研究 ,发现这两种基因的多态性与肥胖和Ⅱ型糖尿病无明显关联 ,但发现中国人 P PA R—γ 2的 Pr o 12A l a多态性的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存在着种族差异 ,与日本人群相似 ,而与欧美人群不同。 P P A R—γ 2基因 P r o 12A l a的多态性以 P P基因型分布为主 ,且与被调查者的腰围和腰臀比呈正相关 ,这提示 P P A R—γ 2基因 P r o 12A l a的变异与糖尿病患者的腹型肥胖相关联。这项研究在国内首次探讨了 C A R T和 PP A R—γ ,基因与肥胖和Ⅱ型糖尿病的关系 ,为研究肥胖和Ⅱ型糖尿病的病因和发病机理提供了实验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