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性心脏病是指糖尿病人所并发或伴发的心脏病,包括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糖尿病性心肌并微血管病变和植物神经功能紊乱所致的心律及心功能失常。糖尿病性心脏病是糖尿病人最主要的死亡原因之一,约80%的糖尿病患者死于心脏玻中医称糖尿病性心脏病为“消渴病心脖,称糖尿并冠心病及心肌病为“消渴病胸痹”,称糖尿病心律失常为“……
糖尿病性心脏病是指糖尿病人所并发或伴发的心脏病 ,包括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冠心病 )、糖尿病性心肌病、微血管病变和植物神经功能紊乱所致的心律及心功能失常。糖尿病性心脏病是糖尿病人最主要的死亡原因之一 ,约 80%的糖尿病患者死于心脏病。
中医称糖尿病性心脏病为“消渴病心病” ,称糖尿病、冠心病及心肌病为“消渴病胸痹” ,称糖尿病心律失常为“消渴病心悸” ,称糖尿病心衰为“消渴病心衰病”。
糖尿病性心脏病的临床表现无痛性心肌梗死约 42%的心肌梗死是无痛性 ,病人仅有恶心、呕吐、心力衰竭、心律不齐或心源性休克。据统计 ,糖尿病人发生心肌梗死较非糖尿病人多 ,糖尿病人发生心肌梗死死亡率高 ,且缓解后复发率较高。
猝死糖尿病性心脏病者偶因各种应激、感染、手术麻醉等可致猝死。临床上呈严重心律失常或心源性休克 ,起病突然 ,有的病人仅感短暂胸闷心悸 ,迅速发展至严重休克或昏迷状态。
休息时心动过速这种心率增快 ,不受条件反射影响。凡休息状态下心率每分钟大于 9 0次者应疑及植物神经功能紊乱。休息时心动过速是由于糖尿病早期迷走神经受累 ,以致交感神经处于相对兴奋状态所致。
体位性低血压当病人从卧位起立时如收缩期血压下降大于 4. 0kPa(30mmHg),舒张压下降大于 2. 7kPa(20mmHg)时称为体位性低血压或叫直立性低血压。当出现体位性低血压时病人常感头晕、软弱、心悸、大汗、视力障碍甚至昏倒 ,体位性低血压是糖尿病神经病变中晚期表现。
糖尿病性心脏病的辨证论治阴虚燥热心神不宁主证 :心悸易惊 ,心烦失眠 ,口干咽燥 ,大便干结 ,五心烦热 ,或烦渴多饮 ,或消谷善饥 ,舌红少苔 ,脉沉细数。
治则 :滋阴清热 ,养心安神。
方药 :天王补心丹合消渴方加减 :生地 15克 ,元参 15克 ,天冬 10克 ,麦冬 10克 ,黄连 6克 ,丹皮 1 0克 ,当归 10克 ,丹参 30克 ,酸枣仁 15克 ,远志 10克 ,五味子 10克 ,柏子仁 10克 ,花粉 15克。
气阴两虚心脉瘀阻主证 :胸闷心悸 ,气短乏力 ,口干 ,心前区痛 ,视物模糊 ,或肢体麻痛 ,舌胖质暗 ,苔白 ,脉沉细。
治则 :益气养阴 ,活血通脉。
方药 :生脉散加减 :太子参 15克 ,麦冬 10克 ,五味子 10克 ,细生地 15克 ,黄芪 12克 ,黄精 30克 ,丹参 30克 ,葛根 10克 ,天花粉 20克 ,酸枣仁 12克 ,桃仁 10克 ,川芎 10克 ,枳实 10克 ,佛手 10克。
心气阳虚痰瘀互阻主证 :胸闷心悸 ,或心前区痛 ,畏寒肢冷 ,气短乏力 ,或兼视物模糊 ,或兼肢体麻痛 ,或兼下肢浮肿 ,舌胖暗 ,苔白腻 ,脉沉滑或结代。
治则 :补气助阳 ,化痰祛瘀。
方药 :生脉散合栝楼薤白半夏汤加减 :人参 10克 (另煎兑服 ),麦冬 10克 ,五味子 10克 ,栝楼20克 ,薤白 10克 ,桂枝 10克 ,陈皮 10克 ,半夏 10克 ,当归 10克 ,丹参 30克 ,佛手 10克。
心气阳衰水饮凌心犯肺主证 :心悸气短 ,胸闷喘憋不得平卧 ,畏寒肢冷 ,腰膝酸软 ,双下肢水肿 ,或兼视物不清 ,或兼纳呆泄泻 ,舌胖淡暗 ,苔白滑 ,脉沉细数。
治则 :益气养心 ,肃肺利水。
方药 :生脉散合葶苈大枣泻肺汤加减 :人参 10克 ,黄芪 30克 ,麦冬 10克 ,五味子 10克 ,葶苈子3 0克。大枣 5枚 ,猪苓、茯苓各 30克 ,泽泻、泽兰各 15克 ,桑白皮 12克 ,桂枝 10克 ,当归 10克 ,车前子 10克。
糖尿病性心脏病的常用中成药复方丹参片、丹参滴丸、通心络胶囊等 ,心绞痛发作可服速效救心丸。
糖尿病性心脏病的针刺治疗心悸可针刺脾俞、肾俞、心俞、内关、足三里、三阴交 ,采用平补平泻法 ,心前区痛可针刺膻中、内关 ,留针 20~ 30分钟 ,捻转 3~ 5次 ,另外按摩至阳、内关、心俞、厥阴俞或华佗夹脊压痛点治疗心绞痛也有较好作用。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糖尿病中心主任高彦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