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潘宇红通讯员蔡少健)明天是全国爱耳日。今年全国爱耳日的主题是:防聋走进社区。记者了解到,人到老年,身体各器官功能都会衰退,听觉器官也不例外。老年人突发性耳聋多发生于春秋季,除了生气、忧郁等情绪刺激以及饮酒、气压温度改变等诱因外,最主要的病因是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等心血管疾病的长期影响。突聋多发生于春秋季……
本报讯 (记者潘宇红通讯员蔡少健 )明天是全国爱耳日。今年全国爱耳日的主题是 :防聋走进社区。记者了解到 ,人到老年 ,身体各器官功能都会衰退 ,听觉器官也不例外。老年人突发性耳聋多发生于春秋季 ,除了生气、忧郁等情绪刺激以及饮酒、气压温度改变等诱因外 ,最主要的病因是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等心血管疾病的长期影响。
突聋多发生于春秋季
广州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耳鼻喉科主任张建国介绍 ,突发性耳聋简称突聋 ,是指突然发生的耳鸣、耳聋 ,于数小时或数日内听力迅速丧失达到高峰者。多累及单耳 ,以 4060岁成年人发病率高 ,双耳患者占 1%,春秋季节易发病。据统计近年来老年人发病有逐渐增加趋势。
老年人突然的耳聋多发生于晚间或晨起时 ,起初感到单耳耳鸣 ,数小时后发觉突然听力下降。少数病人可伴有眩晕 ,重者有恶心、呕吐 ,一周内眩晕即可逐渐消失。约有 1/3病人听力在 12周内可逐渐恢复 ,如一个月后听力仍不恢复 ,多将成为永久性感音性耳聋。积极有效的治疗可提高听力恢复率。
应积极降血压降血糖
美国一项新的研究结果证实 ,中老年人耳聋与心血管疾病有关 ,对妇女尤其如此。研究表明 ,有心血管疾病病史的中老年人发生耳蜗功能障碍的可能性较其他人高 54%,每周进行体育锻炼至少 1次者较不锻炼者发生耳蜗功能障碍的可能平均少 32%。
老年人因器官老化或新陈代谢障碍 ,容易得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颈椎病等症 ,这些疾病会影响内耳和听觉神经系统的血液供应和功能活动 ,引起感音神经性耳聋 ,因此应予以积极防治 ,把血压控制在适当水平 ,把血脂和血糖控制在正常范围 ,再适当服用脑血管扩张药和神经营养药 ,均能改善微循环 ,对延缓老年人听力减退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