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先生,75岁,过去有高血压病史5年,1个月前诊断有2型糖尿病,一直口服消渴丸治疗,每次10粒,每天2~3次。进院前3小时突然昏迷不醒,抽搐。到急诊室后先考虑为脑血管意外,立即做头部CT检查,头颅无异常。随后又诊断糖尿病高渗性昏迷,立即测血糖、尿糖。结果并不是糖尿病高渗性昏迷,而是严重低血糖。快速血糖检测结果为1mmol/L,立即推注50%……
徐先生 , 75岁 ,过去有高血压病史 5年 , 1个月前诊断有 2型糖尿病 ,一直口服消渴丸治疗 ,每次 10粒 ,每天 2~ 3次。进院前 3小时突然昏迷不醒 ,抽搐。到急诊室后先考虑为脑血管意外 ,立即做头部 C T检查 ,头颅无异常。随后又诊断糖尿病高渗性昏迷 ,立即测血糖、尿糖。结果并不是糖尿病高渗性昏迷 ,而是严重低血糖。快速血糖检测结果为 1mm o l /L ,立即推注 50%葡萄糖 20m l ,此时病人已深昏迷 ,瞳孔变大 ,又推注 50%葡萄糖 20m l ,并静注胰高血糖素 1m g ,数小时后病人神志才逐渐转清。复查血糖 3m m o l /L ,缓慢静脉滴注 10%葡萄糖液维持 ,两天后病人出院。
老年人低血糖症是内科常见的急危重症之一 ,在接受胰岛素和口服磺脲类治疗的糖尿病人中尤其常见。严重者抢救不及时常引起死亡。低血糖持续时间过长 ,即使生命得救也可留下脑组织不可逆损害。因此 ,及时诊断和迅速有效抢救严重低血糖症 ,关系到病人生命和预后。
像徐先生这样的例子在急诊科时有发生 ,经常有家属问为什么会出现低血糖症 ,类似这样的严重低血糖昏迷多见于老年人不稳定型糖尿病或新诊断的糖尿病。由于开始使用降糖药,不熟悉药物的特点和维持时间 ,药物剂量与血糖、饮食之间相互关系的规律还未摸出 ,特别容易出现低血糖昏迷、抽搐。又由于昏迷、抽搐的症状 ,需要与脑血管病、颅内感染、癫痫、精神病等多种疾病相鉴别 ,短期内往往难以确诊。这时如果没有及时考虑低血糖症 ,很容易延误抢救时间 ,导致严重的后果。所以作者认为昏迷病人应常规检测血糖 ,以便及时抢救低血糖昏迷病人。
低血糖症的抢救应快速补充高浓度葡萄糖 ,迅速纠正血中的低血糖。一般静脉注射 50%或 25%葡萄糖液 20~ 40m l ,视病情可反复使用 ,直到病人神志转清 ,出汗停止 ,心率变慢为止。需要提醒的是对于胰岛素过量或口服磺脲类药物并合用拜糖平所致低血糖时,进食淀粉及蔗糖均不及时有效 ,因为此时肠道α -葡萄糖苷化酶已被拜糖平竞争性抑制 ,而必须推注高浓度葡萄糖 ,以免耽搁抢救时机。胰高血糖素也能纠正低血糖 ,一般用 1m g静脉、肌肉、皮下注射均可。静注 1分钟起效 ,可维持 30分钟。该药对胰岛素过量所致的低血糖效果特佳 ,但对磺脲类及胰岛素瘤所致的低血糖疗效差。静脉注射 50%或 25%葡萄糖液后容易出现高血糖 ,而胰高血糖素逆转低血糖时不伴有高血糖反应 ,这也是该药的优点之一。
在抢救低血糖的同时 ,要重视预防低血糖所致的继发性损害 ,特别是对脑组织的损伤。最新的研究证实 :某些钙拮抗剂 ,如尼莫地平可减轻胰岛素所致的低血糖对脑的损伤 ,应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