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状腺是人体最大的内分泌腺体,形似英文字母“H”,位于颈部甲状软骨的下方、气管的两侧,它以碘为原料合成甲状腺素,对人体的生理功能、新陈代谢活动发挥着调节作用,能使全身细胞更好地利用氧气,加速蛋白质、糖类和脂肪的分解,供给机体热能而被誉为人体内的“热力专家”。如果甲状腺分泌的甲状腺激素过多,就会促使体内氧化过程加速,代谢率增高,于是,发……
甲状腺是人体最大的内分泌腺体 ,形似英文字母“H” ,位于颈部甲状软骨的下方、气管的两侧 ,它以碘为原料合成甲状腺素 ,对人体的生理功能、新陈代谢活动发挥着调节作用 ,能使全身细胞更好地利用氧气 ,加速蛋白质、糖类和脂肪的分解 ,供给机体热能而被誉为人体内的“热力专家”。如果甲状腺分泌的甲状腺激素过多 ,就会促使体内氧化过程加速 ,代谢率增高 ,于是 ,发生甲状腺功能亢进症 (简称甲亢 ),这是一种侵犯各个器官和系统的全身性疾病。
目前认为 ,甲亢是一种自身免疫疾病 ,有些病人有家族遗传史、感染和精神创伤等因素 ,可干扰机体免疫系统 ,促进自身免疫反应的发生 ,产生一组刺激甲状腺的自身抗体 ,作用于甲状腺滤泡细胞膜上的TSH受体 ,以刺激甲状腺素合成和甲状腺肿大。
甲亢多见于 20~ 40岁的人群 ,女性比男性多 3~ 4倍。亦可发生在少年儿童 ,以女孩较为多见。典型的甲亢患者表现为代谢增高综合征、甲状腺肿大和眼征。患者常有怕热多汗、心悸、手指微抖、多食易饥、消瘦乏力、情绪不稳、易激动、发怒或惊恐、焦虑失眠、脖粗眼突等症状。女性患者月经量减少或闭经 ;男性常有阳痿 ;老年患者还可并发甲亢性心脏病 ,引起心绞痛、心肌梗死或心衰而危及生命。
儿童为何患甲亢
在儿童中 ,多为 5岁以后患甲亢 ,发病原因与遗传有密切的关系 ,常见母女同发此病。患儿开始发病时 ,表现为稍微活动即大汗淋漓 ,心慌气促 ,食量增加 ,家长常忽略这些现象。早期由于孩子新陈代谢旺盛 ,与同龄儿童相比 ,会出现智力发展及生长速度较快。但随着病情的发展 ,会逐渐地生长变慢 ,日惭消瘦 ,甲状腺肿大。因此 ,当家长发现孩子有心跳加快、气促、多汗和食量大增等症状时 ,应及时带孩子到医院看医生 ,通过检查甲状腺功能 ,如 (131)I吸收试验、三碘甲状腺原氨酸 (T_3)及四碘甲状腺原氨酸 (T_4),若高于正常值 ,便可确诊。在治疗上 ,要听从医生指导 ,坚持服用抗甲状腺药物 ,如丙基硫氧嘧啶或他巴唑 ,服药时间要长 ,以控制甲亢症状。有关专家指出 ,对于儿童和少年甲亢 ,凡是有甲状腺肿大 ,并有甲亢家族史者 ,治疗时间一般需维持 6年 ,其治愈率可达 75%。
患有甲亢的妇女怀孕后怎么办
一般情况下 ,患有甲亢的育龄妇女 ,由于受排卵障碍等因素影响 ,受孕率较低 ,但在实际中怀孕者并不少见。妊娠合并甲亢是属于高危妊娠 ,对母婴均会产生一些不良影响 ,若是在孕前确诊为甲亢者 ,特别是严重甲亢或合并甲亢性心脏病等 ,如果怀孕易发生流产、早产、妊娠毒血症、死胎等 ,使原来的病情加重 ,甚至出现心衰和危象。因此在治疗期间应采取避孕措施 ,待病情得到控制稳定 1~ 3年后 ,如想要孩子 ,应听从医生的意见 ,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再决定是否宜妊娠。对属于轻度甲亢患者 ,一旦怀孕也不必终止妊娠 ,到医院接受产科咨询或遗传咨询 ,并定时做产前检查 ,在医生指导下服用抗甲状腺药物 ,自己不可随意用药 ,以免引起胎儿畸形、新生儿甲状腺功能减退。但不能做放射性同位素检查和治疗 ,也不宜在孕期做甲状腺切除术。在孕早期不要去公共场所 ,不去病人家串门 ,以避免引起感染性疾病 ;注意饮食营养 ,多吃水果、蔬菜、蛋类、瘦肉等富含维生素和高蛋白质类食品 ;避免剧烈活动 ,如骑自行车、跑步、跳迪斯科舞 ;还要禁止房事 ,以防发生流产。临产前须及早住院观察 ;轻度甲亢可经阴道分娩 ,不会引起产程延长 ,无需行剖宫产 ;产后 ,在服用抗甲状腺药物期间不宜哺乳。
中老年人甲亢为何“声东击西”
随着年龄的增长 ,中老年人的甲状腺逐渐萎缩 ,功能也有所降低。患甲亢后 ,虽然甲状腺素的分泌增加 ,但血液对甲状腺素的结合力下降 ,机体组织对甲状腺素的反应能力减弱。因此 ,多食善饥、神经紧张兴奋及甲状腺明显肿大等特征的症候多不明显 ,在临床上常出现“声东击西”的现象。如有不少中老年人因患有不同程度的心血管疾病 ,在大量的甲状腺激素作用下 ,可加重心脏负担 ,导致病情恶化 ,引发房性心动过速、心房颤动、心绞痛、心肌缺血 ,甚至发生心肌梗死及心力衰竭。据统计 ,在 40岁以上的甲亢病人中 ,有 1/3左右伴有甲亢性心脏病 ,5 %的病人伴有心房颤动。由此可见 ,患有甲亢的病人千万莫被心脏方面的症状迷惑而忽视了对甲亢的治疗。有的甲亢患者常出现食欲不振、纳差、厌食、腹泻、便秘、或腹泻与便秘交替的消化系统症状 ,认为是得了慢性胃肠炎。由于患者进食少 ,消耗多 ,体重明显下降 ,有的病人短时间内可下降 10- 20公斤 ,常误认为是患了恶性肿瘤。还有的患者多表现为神志淡漠、反应迟钝、抑郁寡欢、嗜睡、懒言少语等精神症状 ,称为隐蔽型或淡漠型甲亢 ,多见于高龄的老年甲亢病人 ,容易出现甲状腺危象 ,应当特别警惕。因此 ,当中老年人出现心动过速、心房颤动、极度厌食、体重急剧下降 ,或抑郁等现象时 ,要想到甲亢的可能 ,应尽快地到医院明确诊断。
甲状腺危象有何祸患
甲亢患者病情恶化时可引发甲状腺危象 ,临床表现一般为高热 ,体温 39℃以上 ,心率每分钟达 140~ 240次 ,常有心房纤颤或扑动。并有神情焦虑、烦躁不安 ,大汗淋漓 ,厌食、恶心、呕吐、腹泻等症状 ,大量失水可导致虚脱、休克 ,继而出现嗜睡或谵妄、终至昏迷。可伴有心力衰竭或肺水肿 ,偶有黄疸。化验可见白细胞总数、中性粒细胞、血中三碘甲腺原氨酸 (T_3)、四碘甲腺原氨酸 (T_4)升高 ,但有的未必高于一般甲亢病人。发病原因多见于感染 ,也可能与交感神经兴奋 ,垂体 -肾上腺皮质轴应激反应减弱等有关。一旦发生甲状腺危象 ,病死率较高 ,应引起甲亢患者的高度重视。
如何服用治疗甲亢的药物
目前治疗甲亢的首选药物为硫脲类中的丙基硫氧基嘧啶 ,咪唑类中的甲巯基咪唑 (他巴唑 )与卡比马唑 (甲亢平 )。硫脲类与咪唑类可抑制甲状腺内的过氧化物酶 ,阻止碘离子氧化及碘化酪氨酸的结合从而抑制甲状腺素的合成。对于病情较轻 ,甲状腺肿大较小、20岁以下青少年及儿童、年老体弱、妊娠妇女 ,伴突眼症、辅助放射性 (131)I治疗、手术治疗前准备、甲状腺次全切除后复发而又不宜用放射性 (131)I治疗者 ,都可在医生指导下 ,选用上述任何一种抗甲状腺药物 ,如服用丙基硫氧嘧啶 ,轻症每日 200~ 300毫克 ;中症 300~ 400毫克 ;重症 400~ 600毫克 ,分 3~ 4次服用。他巴唑30~ 40毫克 ,分 2~ 3次口服。只要坚持足剂量、足疗程服用 ,可获得满意疗效。经过治疗 ,症状消失 ,做T_3、T_4、促甲状腺素 (TSH)反应等项化验 ,均在正常范围者 ,要遵从医嘱 ,药物减量要慢 ,如服他巴唑 40毫克 (8片 ),可每天减一片 ,保持一个月 ,下个月开始每天再减一片 ,服用一个月 ,这样递减下去 ,直到每天服用3片的维持量。如果在服药期间出现形寒肢冷、促甲状腺激素水平增高等表现时 ,加服甲状腺片 40毫克或左旋甲状腺素片 50微克 ,以稳定下丘脑 -垂体 -甲状腺轴的关系 ,消除怕冷等症状 ,还可避免甲状腺肿和突眼加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