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中医药》杂志2004年第1期报道了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王世东、肖永华等医生对吕仁和教授理气法治疗糖尿病并发症经验的研究,他们就吕教授对糖尿病患者的心理调整、运动调养和中药治疗方面的临床经验进行了论述:1.调畅情志糖尿病患者有较高的心理、精神障碍发生率,并以躯体化症状、抑郁、焦虑等为主,这些心理、精神障碍的发生可能与……
《中国中医药》杂志 2004年第 1期报道了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王世东、肖永华等医生对吕仁和教授理气法治疗糖尿病并发症经验的研究 ,他们就吕教授对糖尿病患者的心理调整、运动调养和中药治疗方面的临床经验进行了论述 :
1.调畅情志
糖尿病患者有较高的心理、精神障碍发生率 ,并以躯体化症状、抑郁、焦虑等为主 ,这些心理、精神障碍的发生可能与心理性、器质性、症状性因素以及个体素质有关。由于可能存在掩饰 ,糖尿病患者的心理健康状况实际上可能更差。通过对患者神经生理的检查 ,发现糖尿病患者心理障碍的发病率高。患者往往对糖尿病难以治愈存有恐惧心理和抵触情绪 ,谈及病情时患者常表现出焦虑、急躁、抑郁、失望或盲目乐观的情绪倾向 ,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和医患之间积极配合治疗。吕教授认为 :尽管目前糖尿病尚无法彻底治愈 ,但糖尿病患者不应对糖尿病怀有敌视、抵触态度 ,否则情志抑郁 ,肝失疏泄 ,气机逆乱 ,将加重病情。吕教授强调 ,患者应将糖尿病当作伴随自己一生的伙伴 ,鼓励患者学会与糖尿病友好相处 ,了解和掌握糖尿病的防治知识 ,糖尿病患者只要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坚持健康的生活方式 ,从饮食起居、药物治疗等多方面防治糖尿病及其并发症 ,完全可以获得健康和长寿 ,也可以获得幸福美满的生活。在临床诊病中 ,吕教授经常鼓励患者从事有益的社会活动 ,转移患者对疾病痛苦的注意力 ,塑造和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
2.导引气机
糖尿病并发症的产生往往和周身经络气血运行失常有关 ,气滞血瘀是常见的病理状态。形体运动、按摩导引 ,往往能消耗机体过剩能量 ,舒筋活络 ,行气散瘀 ,既能增强体质 ,又能适当降低血糖 ,防治并发症的产生。吕教授提倡患者结合自身特点选择感兴趣的运动方法 ,力求简单、方便 ,利于长期坚持 ,如太极拳、长跑、交谊舞、游泳、散步、骑自行车等 ;对体质较弱的患者还编排了一套动静结合的“气功十八段锦” ,只需空气清新 ,室内屋外皆可行功。
3.理气行滞
吕教授在糖尿病的中药治疗上 ,重视肝主疏泄 ,强调调畅气机 ,调气多从肝着手 ,而脾胃为气机升降之枢纽 ,故调中理气的治法临床也较为常用。加减四逆散为其临床常用方 ,方用柴胡 10g ,枳壳、枳实 (各 ) 10g,赤芍、白芍 (各 )15g ,生甘草或炙甘草 6g。处方中柴胡舒肝升阳 ,以宣达抑郁之气机 ;枳壳、枳实皆能下气破结 ,枳壳缓而枳实速 ,药力轻灵和缓善能拨动气机 ,重浊有力则可行滞破结 ,两药合用 ,兼理上下 ,不伤正气 ,与柴胡相合能升清降浊、调畅气机 ;芍药益阴养血 ,味酸性敛 ,与柴胡合而收散并用 ,舒肝理脾 ;白芍又能柔肝缓急 ,赤芍则可行血中之滞 ;配以甘草调和诸药 ,益气健脾 ,阳虚以炙甘草温养 ,热盛以生甘草扩阴。临证若见风邪上扰 ,清窍不利 ,症见头晕目眩 ,加钩藤、蝉衣息风定惊 ;若胸中气滞 ,胸闷心痛 ,加香附、丹参或栝楼、苏梗理气活血 ,下气消胀 ;若脾胃气滞 ,症见脘腹胀满 ,心下痞闷 ,加香橼、佛手平治中焦 ,理气消胀 ;若见肠腑气滞 ,症见腹满便秘 ,加炒莱菔子、大黄行气导滞 ;若少腹气滞 ,疼痛不舒 ,加香附、乌药暖肝理气。
吕教授临证不拘于成规 ,用药灵活。善用对药 ,力专效强 ,每起沉疴 ,可资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