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注册 登录
不孕不育 传染 儿科 耳鼻喉 风湿 妇科 腹泻 肝病 肛肠 骨病 呼吸 护理 精神 口腔 泌尿 男科 脑病 内分泌 皮肤 神经 肾病 失眠 消化 心脑血管 心脏 血液 眼病 整形 肿瘤
搜索
稳定血糖:生活方式干预+二甲双胍
时间:2010-8-6 09:39   来自: 中健网·内分泌疾病   原作者: 佚名

    作为大众心目中的“富贵病”,糖尿病的发生发展与生活方式密不可分。研究表明,很多环境因素都可能增加糖尿病发病的风险,其中,因营养过剩导致肥胖以及缺乏锻炼等因素显得尤其重要。

精神压力大”的生活状态下,现代人更难“管住嘴”,更难“迈开腿”。单纯依靠干预生活方式来改善高血糖,正变得越来越难。而且,体重的增加反过来也会限制生活方式对控制血糖发挥长期、有效的干预效果。因此,专家主张,需要在生活干预的同时联合药物治疗,才能保证血糖的稳定。

    经历50多年的临床使用证明,二甲双胍具有良好的降糖效果,服用安全、副作用小;其次,二甲双胍不增加体重;再次,二甲双胍能降低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最后,在世界范围内,二甲双胍的价格都比较便宜,有助于降低医疗费用,符合医药经济学的要求。二甲双胍+胰岛素,延缓糖尿病发展

    呼吁,对生活方式干预和最大耐受剂量的二甲双胍联合使用没有达到治疗目标的2型糖尿病病人,应采用更为积极的治疗方案,使用胰岛素与二甲双胍合并治疗。此前有不少研究表明,2型糖尿病人治疗过程中胰岛素使用不足。

    在糖尿病治疗最终方案中,选择胰岛素与二甲双胍联合治疗。理论上讲,这是一种较理想的胰岛素和口服药的联合治疗方案,并且已得到许多临床研究的证实。首先,胰岛素直接补充外源性胰岛素,二甲双胍则通过改善胰岛素敏感性、减少肝糖输出发挥作用;其次,两药合用能减少胰岛素导致体重增加的趋势;再次,与许多口服降糖药不同,二甲双胍不会导致低血糖,不会加强胰岛素导致的低血糖等副作用;最后,冠心病等疾病导致的心血管事件一直是威胁2型糖尿病人长期生存的“杀手”,而二甲双胍可减少心血管事件发生,降低大血管病变发生的危险性,对于长期接受治疗的2型糖尿病人非常重要。

收藏 分享 邀请
精彩图文
最新资讯
今日焦点
[第876期]让异物入气管伤害远离孩子
[第876期]让异物入气管伤害远离孩子
8月25日晚,北京儿童医院接诊一名因异物进入气管而危在旦夕的2岁儿童,经过
[第870期]土方治感冒是否可行?
[第870期]土方治感冒是否可行?
夏秋交际,早晚温差大,很容易引起人们的感冒,有些人选择抗一抗就过去了,
[第866期]放线菌素D到底是什么?
[第866期]放线菌素D到底是什么?
近期,“放线菌素D”这一药品被炒得沸沸扬扬,从今年7月起,不断有来自福建
[第861期]夏末秋初蚊虫反扑如何应对
[第861期]夏末秋初蚊虫反扑如何应对
夏末秋初,蚊虫突然多了起来,气温下降加上雨水天气略多,为蚊子生长提供了
[第858期]从服务员烫顾客看烫伤处理
[第858期]从服务员烫顾客看烫伤处理
8月24日晚,温州林女士在一家火锅店吃火锅,要求男服务员加水时双方发生一
健康有道
[第168期]春季如何调养气血
[第168期]春季如何调养气血
胡冬菊 河北省中医院血液内科副主任,主任医师,教授。 擅长“清热、凉血、活血、止血
[第167期]“完全控制”哮喘,你该怎么办?
[第167期]“完全控制”哮喘,你该怎么办?
武蕾,主任医师、教授,河北省中医院呼吸二科主任,擅长运用中医理论及中西医结合的方
[第166期]告别失眠的日子
[第166期]告别失眠的日子
成立,主任医师、教授、硕士生导师。1994年毕业于河北中医学院,毕业后至今一直在河北
[第165期]水肿与肾脏的关系
[第165期]水肿与肾脏的关系
冯忖,医学硕士,副主任医师。主治各种原发及继发性肾小球肾炎、肾病综合征、糖尿病肾
关于我们 | 免责声明 | 版权申明 | 隐私政策 | 推广服务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中健网 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请勿复制及建立镜像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