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常,患者血糖非常高时,才会出现多饮、多尿、多食和体重减轻等症状。有的糖友因为没有明显的“三多一少”症状,误以为自己的血糖已经“很好”了,甚至“痊愈”了,随意调节降糖药剂量,甚至停药,导致血糖失控。
【原因四】对口服降糖药的特点不了解,用药不规范
有些磺脲类降糖药的药效随时间延长而逐渐增强,没有用到最大有效剂量(每种降糖药都有最大有效剂量),而因为眼前血糖不够理想,就随意换药,去追求“好药”“贵药”,甚至去追求“假药”,这,又是糖尿病患者的一个“杯具”
口服降糖药和注射胰岛素是降血糖的主要手段,医生根据每个人的实际情况选用了合理的药物或胰岛素,但有相当一部分病人由于服药不当而影响了疗效。降糖药物不能随意突然停用,应根据血糖监测结果,在医生的指导下调整用药。
【原因五】心存侥胜心理,想当好汉,不愿吃眼前苦
热身追求能“根治”糖尿病的“灵丹妙药”。放弃了“饮食、运动和药物”治疗糖尿病有效的方法,贻误“战机”,使本来已经得到良好控制的血糖又反弹回去了。
【原因六】运动不恰当
由于缺乏医护人员的正确指导,部分病人认为生病就应该休养,运动量减少或不愿多活动;另有一些病人存在急进心理,盲目加大运动量,使病情加重,血糖增高。合理的运动可以起到恢复糖代谢,预防或控制并发症的作用。
所以 我们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关键一:科学合理的饮食
科学合理的糖尿病饮食应具有均衡的营养,足够的热卡,并有饱胀感。
关键二:科学合理的运动
有规律的合理的运动是糖尿病患者控制血糖的有效方法。
关键三:自我监测血糖
每年进行一次全面的体检,适时了解患者的肾脏、心脏、神经及眼底的情况以便及时发现及时治疗,并进行相应的防治措施延缓并发症的发生。
关键四:合理的用药
对各类糖尿病药物的作用机制和副作用有一定的了解,主动的配合治疗;防止盲目的更换药物,随意加大或减少药物的剂量,防止出现血糖的峰谷现象。
关键五: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减少恐惧心理,有利于血糖的稳定。
关键六:学会应付应激反应
各种应激都能使糖尿病患者的血糖升高。常见的有各种感染如痈、肺炎、腹泻、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等使患者处于应激状态,使体内升糖激素分泌增多如儿茶酚胺分泌增多。
所以我们遵从网友的温馨提醒:
1、不要幻想近期内(起码在近期内)你的糖尿病会被治愈;
2、不要跟那些不是糖尿病的亲友、同事比吃喝、比舒适,比……
3、你如果是2型DM,又并不严重,想选择“饮食干预+运动”治疗的方法时,先掂量一下自己到底想不想、敢不敢、能不能吃苦,因为这条路实在是太难走了。如果你不能,那你不如趁早接受药物直至胰岛素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