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位:通常累及横纹肌,有时平滑肌和心肌亦可受累。任何部位肌肉皆可侵犯,但往往四肢肌肉首遭累及,肢体近端肌肉又比远侧的更易受损。肩胛带和骨盆带肌肉通常最早波及,上臂和股部肌群次之,其他部位肌群更次之。特点:病变常呈对称性,在少数病例中损害可局限在一个肢体肌肉群,或一单独肌肉或许多肌肉连续发作,此起彼伏。发展经过:通常患者感乏力,随后有肌肉疼痛、按痛……
部位:通常累及横纹肌,有时平滑肌和心肌亦可受累。任何部位肌肉皆可侵犯,但往往四肢肌肉首遭累及,肢体近端肌肉又比远侧的更易受损。肩胛带和骨盆带肌肉通常最早波及,上臂和股部肌群次之,其他部位肌群更次之。
特点:病变常呈对称性,在少数病例中损害可局限在一个肢体肌肉群,或一单独肌肉或许多肌肉连续发作,此起彼伏。
发展经过:通常患者感乏力,随后有肌肉疼痛、按痛和运动痛,上、下肢近端肌肉逐渐加重的肌无力。进而由于肌力下降,呈现各种运动机能障碍和特殊姿态。由于肌肉病变的多少、轻重、部位的差异等,症状可有所不同。
下肢:骨盆带肌肉受累时,患者出现步态蹒跚,自己不能从坐位上站起(不用手扶),上下楼梯、跑步、下蹲后站立等动作困难。有时由于肌力急速衰减,可呈现特殊姿态,如头部下垂,两肩前倾等。
上肢:肩肿带肌肉受累则出现举臂、梳头困难,握力下降。颈肌受累使患者平卧时很难自行把头从枕头上抬起或从平卧位自行坐起。严重者不能翻身,坐立时头不能竖直。
重症:重者全身不能动弹,甚至翻身困难。10%~20%患者有咽、食管上部和腭部肌肉受累可出现声音嘶哑、鼻音、发音含糊和吞咽困难。当膈肌和肋间肌累及可发生气急和呼吸困难。心肌受累可产生心力衰竭,眼肌累及发生复视。
肌痛:只见于少数患者的早期。体检时肌压痛多见。肌萎缩在早期患者并不明显,多出现在晚期患者并伴有肌位反射的低下。
肌肉体征:病变肌肉质地可如正常或呈柔■感,有时纤维性变后而发硬或坚实,可促使关节挛缩影响功能,亦有报导有重症肌无力病样综合征即无痛性肌软弱,在活动后加剧。病变肌肉上面的皮肤可增厚或呈水肿性。
眼肌:眼肌累及呈复视,视网膜有时有渗出物或出血,或有视网膜脉络膜炎、蛛网膜下腔出血。
肌力:肌力的测定有助于对肌肉受损的程度、范围作出判断,从肌力的演变可以得知肌炎的活动度和所用药物的疗效。
肌力的分级法有两种:
① Rose和Walton(1966)的肌功能分级法:1级:无异常;2级:患者有易疲乏感但检查无异常;3级:肌肉或肌群出现轻度萎缩,但无功能不全;4级:步态蹒跚,不能跑步但可不用手扶而上楼梯;5级:明显的步态蹒跚,上楼或由坐位站立都需手扶;6级:不能自行走路。可以看出,本分级法不适用于肌炎较重,只能平卧或四肢活动有困难的患者。
② Gardner-Medwln和Walton(1977)制定的肌力分级法:0级:肌肉对刺激不产生任何收缩反应;1级:肌肉有轻微的收缩;2级:肌力很差,不能克服重力而始起;2级:肌力出现抗重力的能力,因此可以拍起;4级:肌力较好,能抵抗阻力;5级:正常。肌力的测定和分级受到病人合作程度,肌肉附近关节状况等的影响。且上述分级方法并不适用于躯干部位的肌肉有病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