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军总医院主任药师孙忠实近来,为预防非典,很多人竞相购买和使用各种免疫增强剂,包括胸腺激素、转移因子、干扰素、白介素、人血免疫球蛋白等。值得指出的是,这些药物都属非特异性抗病毒药,由于其来自异体动物,注射后过敏反应较多。如干扰素注射后早期,患者均可发生流感样症状:发热(39—40摄氏度)、寒战、疲乏、头晕、头痛、肌痛、关节疼、食欲……
海军总医院主任药师孙忠实
近来 ,为预防非典 ,很多人竞相购买和使用各种免疫增强剂 ,包括胸腺激素、转移因子、干扰素、白介素、人血免疫球蛋白等。值得指出的是 ,这些药物都属非特异性抗病毒药 ,由于其来自异体动物 ,注射后过敏反应较多。如干扰素注射后早期 ,患者均可发生流感样症状 :发热 (39— 40摄氏度 )、寒战、疲乏、头晕、头痛、肌痛、关节疼、食欲缺乏等 ,一般需在注射前服用解热止痛药加以预防 ;注射后期还可出现血小板或粒细胞减少、甲状腺功能异常、精神神经症状以及皮肤症状等 ;长期使用还可致眼、耳毒性 ,包括听觉丧失、耳鸣、感觉性耳聋等 ,停药后可逐渐恢复 ;眼毒性可见视网膜出血、动眼神经麻痹、视乳头水肿等。因此 ,过敏体质者应慎用 ,必须使用时 ,应先做皮试。孕妇、哺乳期妇女、儿童以及高血压、心血管病患者更应慎用。
在此 ,还必须强调的是要注意药物的相互作用引发的不良反应 ,如一边注射干扰素 ,一边服用中药是很危险的。据日本报告 ,慢性肝炎患者在注射干扰素的同时 ,曾辅助使用小柴胡汤、柴朴汤、柴苓汤等 ,以期增强免疫力 ,发挥“扶正”作用 ,结果发生间质性肺炎 188例 ,死亡 22例。此外干扰素也是代谢药物的药酶抑制剂 ,可使许多药物血浓度增高 ,不良反应增加。因此 ,在使用各种免疫调节剂时 ,必须重视药物的不良反应和药物间的相互作用问题。
每当一种新的流行性传染性疾病向人类袭来之际 ,由于对其病原体、传播途径、具体防治方法均不了解 ,无论是科学家、医务工作者还是普通百姓 ,都会显得措手不及。此种情况下 ,预防的重点应是环境与个人卫生 ,而不是单纯依靠药物 ,首先应该做的是按常规办法消毒环境 ,搞好个人卫生和通风 ,对患者和密切接触者进行隔离 ,切断传播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