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2002年,我们运用中医辨证方法治疗慢性荨麻疹100例,并设立阿司咪唑(息斯敏)对照组30例,对两者进行了对照观察。表虚不固,营卫不和型:症见皮疹多为帽针大至蚕豆大风团,多在汗出着风或换衣受凉时诱发成批皮损,自觉瘙痒不止,发作不休,伴有恶风自汗。舌质淡红、苔薄白或少苔,脉沉细。治以健脾益气、固表御风,方用玉屏风散合桂枝汤化裁,药用:……
19 9 8~ 2002年 ,我们运用中医辨证方法治疗慢性荨麻疹 100例 ,并设立阿司咪唑 (息斯敏 )对照组 30例 ,对两者进行了对照观察。表虚不固 ,营卫不和型 :症见皮疹多为帽针大至蚕豆大风团 ,多在汗出着风或换衣受凉时诱发成批皮损 ,自觉瘙痒不止 ,发作不休 ,伴有恶风自汗。舌质淡红、苔薄白或少苔 ,脉沉细。治以健脾益气、固表御风 ,方用玉屏风散合桂枝汤化裁 ,药用 :桂枝、白芍药、防风、杏仁、甘草各10克 ,黄芪、白术、当归、地肤子各 15克 ,麻黄 3克 ,生姜 3片 ,大枣 3枚。热重去麻黄 ,加黄芩、金银花各 10克 ,痒重加乌梢蛇、蝉蜕各 10克。每天 1剂。
气血亏虚 ,风从内生 :症见风团色泽淡红或者与肤色相同 ,反复发作 ,迁延数月乃至数年不愈 ,或劳累后加重 ,伴头晕目眩、精神疲惫、面色白、体倦乏力、失眠。舌质淡红 ,苔薄白或少苔 ,脉细缓。治以益气养血、祛风固表 ,方用八珍汤加减 ,药用 :党参、黄芪、白芍药、熟地黄各 15克 ,白术、刺蒺藜、防风、当归各 10克 ,茯苓 12克 ,川芎、炙甘草各 6克 ,生姜 3片 ,大枣 5枚。畏寒加附子、肉桂各 10克 ,痒甚加乌梢蛇、地龙各 1 0克。每天 1剂。
阴虚血热型 :症见皮疹色暗不鲜 ,反复发作 ,迁延日久不愈 ,且多于午后或夜间发作 ,伴心烦心悸、盗汗易怒、口干。舌红少苔 ,或舌质淡 ,脉沉细。治以养阴清热、凉血祛风 ,方用自拟方五味黄精饮加味 ,药用 :黄精、生地黄各 30克 ,玄参、秦艽、菊花各 15克 ,刺蒺藜、白鲜皮、白僵蚕、红花各 10克 ,地骨皮 15克。每天 1剂。
瘀血阻络 ,风邪久羁型 :症见风团色泽暗红或呈紫红 ,病变多数在腰围和表带压迫等部位 ,伴有面色黯晦或口唇青紫 ,口干不欲饮。舌质紫黯或夹有瘀点、瘀斑 ,苔少 ,脉细涩。治以理气活血、通宣经络 ,方用桃红四物汤加减 ,药用 :生地黄、赤芍药、当归各 15克 ,川芎、白鲜皮、地肤子、乌梢蛇、蝉蜕、路路通、桃仁各 10克 ,红花、甘草各 6克。每天 1剂。
对照组口服阿司咪唑 ,每次 1片 ,一天 1次 , 10天为一疗程。两组均在两个疗程后观察疗效。
疗效判定标准 :(1)治愈 :皮疹全部消退 ,自觉症状消失 ,半年内无复发。 (2)显效 :皮疹和自觉症状基本消退 ,偶有复发 ,半年内无复发。(3)好转 :皮损和自觉症状无明显改善。
结果 :治疗组治愈 65例 ,显效 20例 ,好转10例 ,无效 5例 ,总有效率为 9 5. 0%;对照组治愈 12例 ,显效 8例 ,好转 3例 ,无效 7例 ,总有效率为 76. 6%。有显著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