脂溢性皮炎是一种比较常见的慢性皮炎,常在皮脂溢出症的基础上,由于消化不良、内分泌机能失调、搔抓皮肤继发轻度细菌感染等因素所致。本病多发于青壮年,男性多于女性,并常同时伴发寻常痤疮与酒渣鼻。皮疹好发于皮脂腺较丰富的部位,加头皮、颜面(尤以眉弓、鼻甲沟和鼻唇皱折)、外耳部、腋窝、胸骨前和背部等处,常自头部开始向下蔓延。皮疹为略带黄色……
脂溢性皮炎是一种比较常见的慢性皮炎 ,常在皮脂溢出症的基础上 ,由于消化不良、内分泌机能失调、搔抓皮肤继发轻度细菌感染等因素所致。本病多发于青壮年 ,男性多于女性 ,并常同时伴发寻常痤疮与酒渣鼻。
皮疹好发于皮脂腺较丰富的部位 ,加头皮、颜面 (尤以眉弓、鼻甲沟和鼻唇皱折 )、外耳部、腋窝、胸骨前和背部等处 ,常自头部开始向下蔓延。皮疹为略带黄色的红斑或粉红斑 ,大小不一 ,边界明显和边缘不整齐 ,可分鳞屑型和痂皮型两种。鳞屑型皮疹呈斑片状 ,表面有油腻性鳞屑 ,痂皮型皮疹表面油腻性鳞屑厚积 ,结成痂皮。本病病程缓慢 ,易复发 ,间有急性或亚急性发作 ,不同发病部位常伴有不同伴随症状 ,头皮脂溢性皮炎可伴发脂溢性脱发 ,眉弓部位脂溢性皮炎可伴有眉毛脱落 ,腋窝等皱折部位皮炎 ,因其部位较温热、潮湿和经常摩擦 ,较易并发细菌或念珠菌感染。
患者平时应尽量少吃糖类及肥腻辛辣刺激之品 ,宜多吃蔬菜等清淡食品。避免用力搔抓头皮或梳头发。对于较顽固的慢性脂溢性皮炎 ,可适当增加室外活动和晒太阳。当炎症较重 ,出现急性或亚急性发作时 ,可内服强的松 15~ 30m g/日 ,分为三次 ,服用一周左右 ,并可伴用抗菌素 ,每日四次 ,服 1~ 2周 ,待炎症减轻后 ,改为每日一次 ,服 2~ 4周。
对于头皮脂溢性皮炎 ,目前比较有效安全的首选方法是外用 2%水杨酸 , 2%硫酸霜 ,于每晚睡前外搽患处 ,次日早晨洗头。此法往往能迅速改善症状 ,随后可改为每周 1~ 2次。也可用肾上腺皮炎激素软膏和 5%硫磺霜等量混合外搽。对于面部脂溢性皮炎 ,可外搽 2%硫磺 , 1%氢化可的松霜 ,其次可用 5%硫磺白色洗剂或颠倒散洗剂。而皱折部、屈曲部和躯干部脂溢性皮炎 ,可外搽 2%水杨酸 , 2%硫磺或 2%硫磺 1%氢化可的松霜 ,其次为 5%硫磺白色洗剂或颠倒散洗剂。
如并发念珠菌感染时 ,首先外用克霉唑、制霉菌素、二性霉素 B或 0. 5%甲紫 (龙胆紫 )溶液治疗念珠菌感染后 ,才开始外用肾上腺皮质激素软膏。
中医药治疗时以清热、解毒、利湿为主 ,可用银花 15g ,槐花 15g ,生苡仁 30g ,生地 15g ,土茯苓 15g,菊花 9 g ,大青叶 15g ,甘草 3g加水煎服 ,每日一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