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到冬天,在颜面、鼻尖、耳朵、手指、足趾、足跟等处出现紫红色肿块,严重的可发生糜烂,溃疡,常有瘙痒、灼热或刺痛的感觉,到春季气候暖和时,症状自然缓解,这就是冻疮。多见于儿童、妇女和老人,以及对寒冷敏感的人。中医认为冻疮是人体气血阳气不足,寒气阻塞经络,以致气血瘀滞所致。冻疮一般以局部治疗为主,并配合中药内服治疗。局部治疗可……
每到冬天 ,在颜面、鼻尖、耳朵、手指、足趾、足跟等处出现紫红色肿块 ,严重的可发生糜烂 ,溃疡 ,常有瘙痒、灼热或刺痛的感觉 ,到春季气候暖和时 ,症状自然缓解 ,这就是冻疮。多见于儿童、妇女和老人 ,以及对寒冷敏感的人。中医认为冻疮是人体气血阳气不足 ,寒气阻塞经络 ,以致气血瘀滞所致。冻疮一般以局部治疗为主 ,并配合中药内服治疗。
局部治疗可按冻疮的不同阶段进行相应的治疗 :
(1)冻疮初起尚未破溃前
可选用樟脑 10克 ,红辣椒 5只研细 ,白酒或 75%酒精 100毫升 ,浸泡 7天 ,每日 2~ 3次 ,搓擦患处 ;或仙人掌去刺 ,洗净 ,切碎捣成糊状 ,然后包扎患处 ,每周敷 2~ 3次 ;民间常以茄子根、葱根或无花果汁煎汤洗 ,每日 2~ 3次。以促进血液循环 ,均有较好效果。
(2)发生水疱而尚未破的冻疮
可用温开水洗净患处 ,擦干后涂上防冻治裂膏 ;或自制辣椒软膏 (辣椒 6克 ,切碎不去籽 ,樟脑 3克 ,凡士林 100克 ,先将凡士林加热熔化 ,放入辣椒沸腾 10分钟 ,滤去辣椒 ,再加入樟脑即成 )轻轻搓擦 ,每日 2~ 3次 ,效果良好。
(3)冻疮已破溃渗液时
可先用硼酸水湿敷 ,渗出好转后再外敷抗菌素百多邦软膏。
此外 ,局部按摩和理疗如照射红外线 ,音频电疗 ,超短波或微波等 ,可以促进血液循环 ,有利冻疮的消退愈合。
冻疮患者可配合内服温通祛寒 ,活血化瘀的中药 ,如桂枝、红花、赤芍、威灵仙各 9克 ,当归 12克 ,细辛 3克 ,鸡血藤 15克 ,麻黄、生姜各6克 ,煎服。对气血虚弱的老年患者 ,可服用补益气血活血的方药 ,如党参、白术、黄芪、甘草、陈皮 ,肉桂心、当归、熟地、五味子、远志、大枣、白芍、生姜 ,日服 2次。可有较好的防治作用。
防治冻疮 ,首先应加强保暖。由于老人血管硬化以及儿童对气候变化的适应能力比较差 ,受冷后容易生冻疮 ,所以要更加注意保暖。易受冻的部位 ,如手、足、耳朵等处要注意戴好手套 ,穿厚袜 ,棉鞋、耳套等。鞋袜潮湿后 ,要及时更换。
经常参加体育锻炼 ,可以促进血液循环 ,增加局部血流量 ,保持氧气和营养的供给 ,体育锻炼还可以增强对寒冷的适应能力 ,可以避免或减少生冻疮的机会。
生了冻疮以后 ,应避免马上用热水浸泡或在火上烤 ,因为受冻以后 ,皮肤已经缺氧了 ,如果温度突然升高 ,患部皮肤组织细胞就更需要氧气 ,而深部的小动脉还没有恢复正常 ,还不能供应足够的氧气和养料 ,使细胞缺氧得更厉害 ,促使受冻皮肤变性和坏死 ,所以有了冻疮千万不要烤火或用热水浸泡 ,以免发生更坏的后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