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对冻伤和冻疮两个概念辨别不清。冻伤和冻疮在其发病原因、症状、体征等方面均有不同。冻疮是长时间接触-10℃的温冷环境所致的非冻结性损伤,而且易于复发;冻伤是短时间暴露于严寒所致的冻结性损伤,局部呈红肿乃至水泡为其特点。用温水(37.7-42.2℃)浸泡处于冻结期的受冻肢体是治疗冻伤最有效的方法。过去,人们多用雪搓或冷水浸泡。实验结果表明,这种治疗……
很多人对冻伤和冻疮两个概念辨别不清。冻伤和冻疮在其发病原因、症状、体征等方面均有不同。冻疮是长时间接触 - 10℃的温冷环境所致的非冻结性损伤 ,而且易于复发 ;冻伤是短时间暴露于严寒所致的冻结性损伤 ,局部呈红肿乃至水泡为其特点。用温水 (37.7- 42. 2℃ )浸泡处于冻结期的受冻肢体是治疗冻伤最有效的方法。过去 ,人们多用雪搓或冷水浸泡。实验结果表明 ,这种治疗方法效果并不好 ,不仅治愈率很低 ,而且还会延误治疗导致伤残。
冬季 ,还有些人的面颊、耳廓、手背、足背等身体裸露部位的皮肤出现奇怪的圆形或椭圆形的黄豆大小的红斑 ,颜色多为紫红色 ,中心部分色泽更深且隆起形成水疱 ,极似“猫眼” ,或像射击训练的靶子 ,所以又称虹膜样或靶样损害。这种红斑对称分布 ,较稀疏 ,可发生糜烂 ,多伴瘙痒 ,如继发感染还可引起发热等全身症状。当冰雪融化 ,大地回春时 ,这些红斑就自然销声匿迹了。原来这是冻疮的一种“孪生兄弟”病──寒冷性多形红斑。大多认为是人体皮肤的小血管对寒冷产生的一种变态反应。寒冷的刺激引起血液循环较差部位皮下小动脉收缩 ,小血管发生麻痹扩张使局部皮肤缺血缺氧 ,静脉回流受阻造成瘀血现象 ,从而导致皮肤血液循环障碍 ,出现红斑、水疱 ,甚至糜烂等。患了寒冷性多形红斑易在每年冬季复发 ,所以应坚持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