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陪父亲住院的年轻人奇怪地问医生:“我父亲很瘦,血压又不高,怎么会中风呢?”另一位陪护妻子的丈夫说,妻子有风湿性心脏病,半年前发现心房有血栓,一直在服药治疗,怎么最终还是瘫了呢?在中风病区,医生们几乎每天都要面临这样的提问。对此,河南中医学院一附院脑病医院博士生导师王新志教授解释说,这是由于人们对缺血性中风(脑血栓)的认识还存在许多误区。误区一:血压正常……
一位陪父亲住院的年轻人奇怪地问医生:“我父亲很瘦,血压又不高,怎么会中风呢?”另一位陪护妻子的丈夫说,妻子有风湿性心脏病,半年前发现心房有血栓,一直在服药治疗,怎么最终还是瘫了呢?在中风病区,医生们几乎每天都要面临这样的提问。对此,河南中医学院一附院脑病医院博士生导师王新志教授解释说,这是由于人们对缺血性中风(脑血栓)的认识还存在许多误区。
误区一:血压正常或偏低不会中风
中风分出血性中风与缺血性中风两种。缺血性中风的病因在于某支脑动脉发生了堵塞,导致局部脑组织因缺血缺氧而丧失功能。血压正常或偏低的脑动脉硬化病人,由于脑动脉管腔变得高度狭窄,或伴有颈动脉斑块形成,或有血脂、血糖、血黏度增高等因素存在,均可以发生缺血性中风。
误区二:小中风无关紧要
不少中风病人发病前在短时间内出现过一侧肢体无力或麻木症状,伴有突然说话不利或吐字不清。但由于上述症状常在数分钟内消失,头部CT检查正常,而不易引起人们的重视。其实,这是微小脑血栓引起的瞬间脑局部缺血,医学上称为小中风。约有一半小中风病人在5年内会发生偏瘫,因此必须高度重视小中风,及早就诊防治。
误区三:药吃多少跟着感觉走
有的人每晚仅服1片(25毫克)肠溶阿司匹林。在脑血栓的预防性用药中,不少人知道每晚睡前服用肠溶阿司匹林,但仅服1片。其实,目前国际公认的肠溶阿司匹林用量为每晚50~75毫克,即25毫克1片的肠溶阿司匹林应服2~3片。如果药量不足,则达不到预防目的。
需要说明的是,“毫克”不等于“片”。有人使用心痛定降压时,错误地认为10毫克即10片,结果用药过量导致血压过低,脑血流变缓,吃出了偏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