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玉玲何雪华)日前,本报曾作报道的从化小伙潘桂河与高位截瘫姑娘何萍,有了可喜的续闻──在广州工伤康复医院医护人员的关怀下,作为目前国内首个截瘫最高位(颈部6节和7节)者的何萍,已经奇迹般地重新站立起来了。横祸:翻车后萍乡女高位截瘫据了解,1996年12月14日,从化小伙潘桂河与何萍一起开车进货,因避不及一部迎……
本报讯 (记者玉玲何雪华 )日前 ,本报曾作报道的从化小伙潘桂河与高位截瘫姑娘何萍 ,有了可喜的续闻──在广州工伤康复医院医护人员的关怀下 ,作为目前国内首个截瘫最高位 (颈部 6节和 7节 )者的何萍 ,已经奇迹般地重新站立起来了。
横祸 :翻车后萍乡女高位截瘫
据了解 , 19 9 6年 12月 14日 ,从化小伙潘桂河与何萍一起开车进货 ,因避不及一部迎面而来的车子 ,结果相撞翻车 ,何萍因此中枢神经严重损伤 ,导致高位截瘫。为了救治何萍 , 6年中潘桂河停止工作、离开家乡 ,背着河萍辗转从化、广州、江西寻医问药。 2002年秋 ,广州羊城制药厂通过从化区宣传部的牵线 ,出资 5万元在从化街口镇为二人开设了一家凉茶店。小潘当上了店主 ,这对患难情侣困苦拮据的生活得以绝处逢生。
社会各界的援手接踵而来。地处从化温泉的广州工伤康复医院院长唐丹早就关注何萍病并亲自登门拜访 ,对小何的病情进行详细检查和分析 :何萍是颈椎 6、7节脊髓的不完全损伤 ,按目前世界医学技术和所达到的水平 ,尚未有恢复其驱干与下肢知觉和活动能力的办法 ,国内也尚未有如此高位截瘫的病人重新行走的先例。但何萍上肢可以屈 ,躯干尚存一些肌力 ,预计增强其没有瘫痪的肌肉力量 ,再装配上一个“截瘫步行矫形器” ,则可代替瘫痪肢体的功能 ,进行支撑承重与步行。
与此同时 ,唐院长还利用医院的业务关系筹集赞助。生产步行器的德国公司 ,无偿赞助了价值 5万元的截瘫步行器 ;接着 ,江苏康复设备有限公司也为何萍赞助了 2万元医疗费 ;北京普康科贸公司亦捐来 3万元治疗费。
关怀 :延续爱心治病提供工作
在何萍接受治疗期间 ,细心的唐院长通过打听得知小潘熟悉车、钳工等技艺 ,并能设计制作各种专用夹具。而且他还发现小潘的思想品质和工作态度都不错 ,于是向康复中心的领导班子提出一个“两全其美”的构想 :在康复中心开设“机械精细加工车间” ,让小潘主持该车间的工作 ,进行康复器具的改装、维修和零部件的研制加工 ,既为康复医院引进适用的机械技术人才 ,又为小潘解决生活出路。据悉 ,小潘投入工作后先后研制加工出 10多套新型假肢零部件。目前 ,他每月领取近 2000元薪酬 ,成了他和何萍生活的主要经济来源。
医院 :造福更多高位截瘫患者
在广州工伤康复医院医护人员的关怀下 ,何萍截瘫 6年后重新站了起来。据唐院长介绍 ,由于人体的脊髓细胞损伤后不可再生 ,当今世界医学史上还没有一例高位截瘫患者能通过药物重新恢复下肢运动功能的病例。安装步行矫形器则是现时帮助截瘫患者重新站立和行走的唯一补偿办法。然则 ,何萍进院治疗这一实践 ,本身就是向上述医学难题的挑战。她凭着可屈而不能伸的上肢和微弱的躯干肌力 ,半年如一日地配合医护人员进行艰苦训练 ,从原来连坐也坐不稳的状况改变为可熟练完成卧与坐、床与椅的双向转移 ,可独立向两侧翻身 ,配戴步行器后可借助前行架独立步行。
据悉 ,治疗何萍的医疗实践使康复医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目前 ,该医院已让 13名高位截瘫患者站了起来 ,走出医院 ,数量占了全国治愈例数的一半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