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骨神经痛,中医属“痹证”、“腰腿痛”范畴。其痛处正是太阳经循行部位,主要是风寒湿阻滞经络。临床常见风寒或寒湿偏重这两型,挟寒和经络受阻滞是其共性。原发性坐骨神经痛即坐骨神经炎。其疼痛与神经根周围炎反映有关。其痛觉实质上是神经的缺血性疼痛,因神经根受压后,会引起静脉丛瘀血、乏氧及水肿等一系列改变。笔者以桂枝汤为基础进行加减治疗本……
坐骨神经痛 ,中医属“痹证”、“腰腿痛”范畴。其痛处正是太阳经循行部位 ,主要是风寒湿阻滞经络。临床常见风寒或寒湿偏重这两型 ,挟寒和经络受阻滞是其共性。原发性坐骨神经痛即坐骨神经炎。其疼痛与神经根周围炎反映有关。
其痛觉实质上是神经的缺血性疼痛 ,因神经根受压后 ,会引起静脉丛瘀血、乏氧及水肿等一系列改变。笔者以桂枝汤为基础进行加减治疗本病有较好疗效。桂枝、芍药均有广谱抑菌作用 ,且能扩张血管 ,促进血液循环 ;甘草能增强此二药的抗菌能力 ;生姜能兴奋中枢 ,又能促进血液循环 ;桂枝与生姜均有轻微发汗作用 ,能减轻炎症组织水肿胀痛 ;大枣含蛋白质和多种维生素 ,可增强人体免疫机能。该方有抗菌消炎、止痛、促进血液循环和轻微发汗作用 ,并增强机体免疫机制 ,调节人体内环境。
基本方 :桂枝 9克、白芍 6克、炙甘草 6克、生姜 6克、大枣 4枚。加减 :风寒偏重伴里寒之象加附子 ;寒湿偏重加细辛、附子、苡仁、苍术 ;气血亏虚加当归、白术、党参 ;肝肾亏虚加桑寄生、川断、牛膝、女贞子 ;肌筋挛缩 ,此经脉失养有燥之象 ,加花粉、天冬、玉竹、当归 ;麻木不仁加葛根、丝瓜络、木瓜 ;痛甚加制乳没、羌活、独活、威灵仙 ;有气滞血瘀之象加桃仁、红花、苍术、姜黄、地龙。每日 1剂水煎服 , 15天为 1个疗程。
有一男性中年患者 ,初始下背酸伴腰背僵直感 ,约 1周后弯腰突然感到疼痛甚剧 ,沿右大腿后一直放射至腿弯和小腿外后倒 ,并象有条筋缩短一样牵扯着 ,夜寒时加重 ,温热痛减。手扶物或睡眠向健侧卧屈则痛减或不痛。西医诊为坐骨神经痛。兼见小便清长 ,形寒 ,肢冷 ,畏风 ,舌淡而尖稍红 ,苔薄白 ,脉弦紧。中医诊为偏于风寒型痹痛。用基本方加制附子 6克 ,日 1剂 ,分 2次服。患者服药 5剂后 ,下肢已不痛 ,但弯腰腰痛 ,伴臀部麻木 ,舌尖稍红苔薄 ,脉滑。承上方加葛根 24克、丝瓜络 10克、木瓜 9克 ,共服 3剂。其后 ,附片减为 3克 ,加天花粉 12克、玉竹 10克、当归 10克、生地 10克 ,又服 3剂 ,患者诸症悉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