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风即急性脑血管病,也称脑血管意外或卒中,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和生命的常见并多发病,也是最重要的神经科疾病,约占神经科住院病例的50%~70%。据调查统计,我国的中风平均发病率为219/20万,患病率为719/10万,病死率为116/10万;存活患者上千万,其中75%不同程度地丧失劳动力,重度残废者还要专人照顾,可见中风是不容忽视的疾病,对中老年人更是如……
中风即急性脑血管病 ,也称脑血管意外或卒中 ,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和生命的常见并多发病 ,也是最重要的神经科疾病 ,约占神经科住院病例的 50%~ 70%。据调查统计 ,我国的中风平均发病率为 219 /20万 ,患病率为 719 /10万 ,病死率为 116/10万 ;存活患者上千万 ,其中7 5 %不同程度地丧失劳动力 ,重度残废者还要专人照顾 ,可见中风是不容忽视的疾病 ,对中老年人更是如此。因此 ,笔者走访了中山医科大学神经病学教授、中山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科副主任黄如训。
哪些人最易得中风
在谈到哪些人最易得中风时 ,黄教授说最常见的有以下几种 :
一、高血压 :高血压常伴有小动脉痉挛和动脉粥样硬化 ,使脑部供血减少。当血压波动时 ,容易形成血栓或脑血管破裂出血。临床资料表明 ,高血压病伴动脉硬化者中风发病率为非高血压病患者的 7倍 ,控制高血压的舒张压后 ,就可减少中风的发病率。因此 ,高血压是中风的重要危险因素。
二、心脏病 :各种原因引起的心脏病 ,如风湿性心脏病、冠心病、心律失常等常易引起心壁血栓形成。当栓子脱落 ,进入脑部血管 ,如发生栓塞就会引起缺血性中风。
三、糖尿病 :中风的发病与糖尿病有密切关系。这主要是长时间的糖尿病引起动脉硬化 ,便易导致中风。
四、其他 :其他疾病如红细胞增多症、异常球蛋白血症等也可引起本病。
发生中风该怎么办
天有不测风云 ,人有旦夕祸福。要是家里或单位有人得了中风 ,突然昏倒在地 ,这时千万不要惊慌失措 ,黄教授建议在场亲友应有条不紊地采取以下措施 :
一、让病人安静卧床 :首先将患者安置于通风安静的地方 ,让患者平卧 ,安静休息。不要唤醒患者 ,特别是不要不停地摇动头部或扶起取坐姿势。若有呕吐 ,须将头偏向一侧 ,以防止呕吐物吸入气管 ,引起窒息或吸入性肺炎。
二、就近就医 :中风是性命攸关的险症 ,发病急骤 ,病情千变万化 ,所以 ,应争分夺秒 ,就近就医。搬动病者时 ,应特别注意动作要十分轻缓 ,最好有 3人一起协助 :一人抬病者腰和臀部 ,一人托头肩 ,另一人抬两脚。同时将病者托起 ,平放床上或担架上。要是一时找不到其他人帮助 ,则宁愿让患者暂躺在原地 ,切勿一个人勉强移动病者 ,以免加重脑部损伤。
三、遵从医嘱 ,配合治疗 :中风是一种复杂的疾病 ,病情千变万化 ,应由医生根据病者具体情况 ,提出适当的治疗和护理方案 ,千万勿自作主张 ,以免招致不良后果。
防胜于治
“那么 ,能给读者谈谈中风怎样预防吗 ?”笔者问。黄教授说 ,中风的病因很复杂 ,要想提出简单有效的预防方法比较困难。可以把各种预防措施归纳为两级措施或两条防线来考虑 :
第一级预防 :主要是防止前面所谈的可能导致中风的疾病或危险因素 ,尤其是高血压和动脉硬化等 ;保持正常的精神活动 ,加强体育锻炼 ,注意劳逸结合 ;调整饮食。如少食饱和脂肪酸 ,多食鱼类等 ,对于控制或延缓动脉粥样硬化是有益的 ,值得提倡。第二级预防 :当已经出现动脉硬化、心脏病或糖尿病的明显症状 ,有脑或视网膜缺血发作的症状时 ,我们就必须用足心思来修筑第二道防线 ,尽管目前还没有找到直接预防中风发生的特效方法 ,但能认真纠治已经存在的疾病或危险因素 ,是可大大减少发病的。具体做法是 :积极治疗和控制有关的疾病或危险因素 ,这应根据个人具体情况区别对待 ,如高血压病、糖尿病、心脏病者要由专科医生制定专门的治疗方案。其他如及早发现和设法消除颅内动脉瘤、动静脉畸形等。
对于血液呈高凝状态和容易引起血栓形成的疾病 ,如心脏病或有心肌梗塞史者可在医生指导下选用适当的抗凝药物。世界卫生组织推荐每天或隔天服用阿司匹林 300毫克 ,可有预防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