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例:含服降压药引发“脑梗”秦老师患有高血压多年,平时靠服降压药,血压一直控制得很好。只是到了冬季,血压常会出现波动,为此秦老师特别关注自己血压变化的情况。11月21日,上海今年入秋以来气温骤降的那天上午,秦老师感到不适,一量血压,发现血压为150/100毫米汞柱,赶紧找出两片心痛定舌下含化。半小时后,他的血压下降到120/75毫米汞柱……
病例 :含服降压药引发“脑梗”秦老师患有高血压多年 ,平时靠服降压药 ,血压一直控制得很好。只是到了冬季 ,血压常会出现波动 ,为此秦老师特别关注自己血压变化的情况。
11月 21日 ,上海今年入秋以来气温骤降的那天上午 ,秦老师感到不适 ,一量血压 ,发现血压为 150/100毫米汞柱 ,赶紧找出两片心痛定舌下含化。半小时后 ,他的血压下降到 120/7 5毫米汞柱 ,但同时他感到右侧肢体无力 ,话也说不出来。儿子赶忙叫救护车把父亲送到医院。
医生询问了病史 ,诊断结论是 ,秦老师患了缺血性脑中风 ,俗称“脑梗”。导致这次发病的直接原因是降压不当。
高血压会引发中风 ,怎么降血压也会中风呢 ?家人迷惑不解。
诊断 :压力不够脑组织缺血
医生在检查后分析道 ,人体是靠压力和流速来保证脑组织供血的。人体直立时 ,脑处于高位 ,此时机体需要一定的血压压力才能保证脑部得到充分的血供应。秦老师长期患高血压 ,因血管壁硬化同时患脑动脉狭窄。脑动脉狭窄的病人 ,脑部供血本来就不足 ,如果突然采用含服药物等快速降压措施 ,那么就会因血压下降太快而使脑供血不足 ,轻者出现头晕、心慌、乏力、出汗等症状 ;重者因部分脑组织出现缺血灶 ,引发失语、肢体无力等中风偏瘫。秦老师的中风 ,就是降压不当造成的脑组织缺血。
处方 :查查有否颈、脑动脉狭窄
专家提醒说 ,长期患有脑动脉狭窄或硬化的高血压患者 ,不能将血压降到正常值以下 ,而应略高一些。高多少为好 ,要请医生根据身体情况而定。在出现站立、行走时有眩晕、心慌、肢体无力等轻度脑缺血症状时 ,要及时到医院去诊治。
长期患有高血压、高血脂的病人 ,最好到医院作颈部彩色多普勒和脑血管造影 ,查查有否颈动脉、椎动脉和脑动脉狭窄、硬化。颈内动脉是供应脑部血流的主要血管 ,脑中风病人中有30%到 40%病人在颅外段颈动脉、椎动脉、颈内动脉分叉处有堵塞。
高血脂易导致“脑梗” ,是因为血脂的附着物会沉积在大动脉血管壁上造成动脉粥样硬化 ,小动脉壁透明变性使血管腔内狭窄 ,血粘度增大时 ,进入脑组织的血流量减少而导致脑梗。降脂治疗有助预防“脑梗”的发生。
提醒 :气温低尤其需要当心
脑中风在医学上称为脑血管意外或脑卒中。脑中风分为缺血和出血两种。
缺血性脑中风大多是在脑动脉硬化的基础上 ,因脑血栓或心脏、大动脉内表面脱落的微小血块或破碎的粥样物质随血流流至脑血管引起。
出血性中风 (也称脑溢血 ),最危险的因素是高血压。长期高血压使脑血管内壁不断受到冲击 ,管壁会形成鼓起突出的小泡叫小动脉瘤。当这个小动脉瘤破裂时就引起脑血管出血。
脑溢血常在白天活动、兴奋或情绪激动时发病 ,大部分病人会突然起病 ,出现剧烈的头痛伴频繁的呕吐 ,随着出血量增多 ,患者意识逐渐模糊 ,常在几分钟内转入昏迷。
气温骤降时 ,高血压病人要预防中风的发生。因为 ,低温会使体表血管弹性增加 ,血压升高 ,容易导致脑血管破裂出血 ;寒冷的刺激还会使交感神经兴奋 ,肾上腺皮质激素分泌增多 ,从而使小血管痉挛收缩 ,增加外周阻力 ,血压容易升高。另外 ,情绪激动也易引起血压大幅度的波动 ,引发脑溢血。因此 ,保暖、保持情绪稳定都是预防中风的重要措施。
链接 :中风前的蛛丝马迹
突然出现心里明白 ,说话却无法表达 ,甚至有口齿不清的现象。这种现象因偶尔出现 ,持续时间并不很长而易被忽视。
意识是清楚的 ,地面上也无障碍 ,却会突然跌倒在地。或者明明是走在路中央 ,却不由自主地歪向路边去。
一侧面部、肢体突然出现沉重、压迫、麻木、刺痛的感觉 ,症状短的数小时 ,长的 1至 2天后恢复正常。
在看报、看景时 ,突然出现一阵头痛、恶心 ,之后出现一只眼睛不能动 ,另一只眼睛只能上下转动或只限于向外转动 ,以后又可迅速恢复正常 ,医学上称为一个半眼睛综合征。
有的是一只眼睛突然出现视力模糊或视物呈双影 ,另一只眼睛正常 ,这种现象来得快 ,去得也快 ,屡屡发作。
不时出现短暂的听觉、嗅觉、味觉功能失灵 ,或多次发生在一侧的耳鸣 ,声音尖利或短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