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人认为,冷天儿才发生脑中风,热天儿没事。然而现代医学研究发现,炎夏也是脑中风的高发季节,因此不可麻痹。当气温上升到32℃以上时,脑中风的发生率较平时能高66%,并且随着气温的升高,危险性还会增大。为什么气温高也会发生脑中风呢?原因有两个:(一)当气温上升到32℃以上时,肌体排热主要靠汗液蒸发。大量出汗会使体液严重消耗,若没注意……
有些人认为 ,冷天儿才发生脑中风 ,热天儿没事。然而现代医学研究发现 ,炎夏也是脑中风的高发季节 ,因此不可麻痹。当气温上升到 32℃以上时 ,脑中风的发生率较平时能高 66%,并且随着气温的升高 ,危险性还会增大。为什么气温高也会发生脑中风呢 ?原因有两个 :
(一 )当气温上升到 32℃以上时 ,肌体排热主要靠汗液蒸发。大量出汗会使体液严重消耗 ,若没注意及时补水或补水不足 ,血液会浓缩 ,血流会变慢 ,易形成血栓 ,血栓若堵住了营养大脑的颈总动脉 ,大脑就会发生缺血性中风。气候炎热 ,体表毛细血管扩张 ,血液多集中于体表 ,大脑本来就缺血 ,若发生血栓 ,脑血管被堵 ,大脑就更缺血 ,更易发生中风。
(二 )大量出汗。虽然能使体温下降 ,但这要靠皮下血液循环比平时高 5倍的血流量才能实现 ,这不仅会增加心脏的负担 ,也会使血压升高而易发生出血性脑中风。
盛夏应该怎样预防脑中风呢 ?
(一 )要重视对原发病的防治。高血压、高血脂症是引发脑中风的根源。据统计 , 9 0%以上的脑中风患者都有高血压和高血脂 ,因此应在医生指导下重视合理使用降压药降血脂药 ,多吃些能软化血管和能降血脂的食物 ,并科学地安排夏日生活 ,注意劳逸结合。
(二 )要避免贪凉。老年人血管多硬化 ,忽冷忽热的气候易发生意外 ,因此取凉不可过分。使用空调的家庭 ,空调不可调得过低 ,室内外温差以不超过 7℃— 8℃为宜 ,使用时间不可过长 ,出入空调室次数不宜过多 ;使用电扇不可直吹肌体 ,可将扇叶固定 ,用其吹墙后返回的微风取凉。老弱者取凉最好还是用手摇扇。
(三 )要科学饮水防止血液浓缩。水在人体内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水维持着人体内正常生理功能 ;水和其他物质构成血液、淋巴液、负责把营养输送给全身 ;由水参与的各种消化液能帮助摄取营养 ;体内代谢物的清除也有赖于水的帮助 ;水能保持肺泡的湿润 ,有利于呼吸 ;水是全身各关节的润滑剂 ,更是神经系统的缓冲剂。盛夏时人常常大汗淋漓 ,特别是劳动锻炼之后 ,体液消耗极多 ,若不及时补水 ,血液浓缩、血流变缓、出现血栓 ,不但易堵住脑部血管 ,使大脑缺血发生中风 ,还易堵住冠状动脉 ,引发心绞痛。更易引起尿液浓缩影响肾脏对毒素的清除 ,形成尿路结石。还易使皮肤干燥 ,皱纹增多 ,加速人体衰老 ,引起大便干燥等病症。因此 ,老弱者盛夏要注意科学饮水。老年人对体内缺水反应能力低 ,若到渴急了才喝水已为时过晚 ,应采用“多次少饮”的补水方法。这是因为人的体液是逐渐消耗的 ,所以一次喝水量不能过多 ,否则会引起“水中毒” ,出现胃肠不适、头晕等症状。老弱者活动量较少 ,体内含水量相对少些 ,每天补水 2500毫升足矣。
(四 )要注意脑中风前兆。脑中风出现前常会出现一过性视物障碍或失明 ,突然头痛头晕 ,说话不清 ,半身发麻 ,频频打哈欠 ,嗜睡等不正常现象 ,应高度警惕 ,立即卧床休息 ,最好去医院检查就医。
(五 )注意平时保健。有心血管病的人每天睡醒觉后不可猛然起床 ,应先在床上稍停几分钟再慢慢下床。另据美国医学研究 ,经常吃些含钾多的食物 ,对动脉血管有保护作用 ,能有效地预防脑中风。
(六 )搬运脑中风病人要注意方法。脑中风症状一旦明显 ,切忌慌乱紧张 ,应将病人平放在床上 ,避免头部晃动。家若住在楼上 ,送往医院搬出时 ,千万不能头朝下 ,应尽量平稳抬出。缺血性脑中风病人 ,多数神智清醒 ,尽量安慰病人 ,使其情绪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