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中风是中老年人的常见并多发病,约有1/3的病人在5年内可能复发。为什么会复发呢?主要是第一次发病后,病情虽经治疗得到了控制,但病因却没有完全消除。引起胸中风的常见病因是高血压、脑动脉硬化、心脏并糖尿并高脂血症等,这些病多属慢性疾病,彻底治疗是不容易的。因而,不仅要重视脑中风的急性期治疗,也要重视恢复期的规范用药,方能提高残疾恢复正常……
脑中风是中老年人的常见病、多发病 ,约有1/3的病人在 5年内可能复发。为什么会复发呢 ?主要是第一次发病后 ,病情虽经治疗得到了控制 ,但病因却没有完全消除。引起胸中风的常见病因是高血压、脑动脉硬化、心脏病、糖尿病、高脂血症等 ,这些病多属慢性疾病 ,彻底治疗是不容易的。因而 ,不仅要重视脑中风的急性期治疗 ,也要重视恢复期的规范用药 ,方能提高残疾恢复正常率和减少复发率。
恢复期用药目的 ,一是预防复发 ,二是针对个体化病因的治疗。
一、预防用药
业已证实阿司匹林一类的抗血小板制剂 ,可以防治 25%~ 40%的中风患者复发。虽然阿司匹林已经是有百年历史的老药了 ,仍不失为缺血性中风防治的一线药物 ,以减少血小板聚集和增进正常的血液流动。
临床试验证实 ,阿司匹林的适宜剂量为 50毫克 /天 ,噻氯匹定为 250毫克 /天 ,氯吡格雷为 75毫克 /天 ,这些药物可长期服用。服药期间注意药物的副作用 :阿司匹林主要是消化道不良反应 ,病人不能耐受治疗 ;噻氯匹定最常见的副作用是腹泻和中性粒细胞减少 ,因而在治疗的前 3个月应每两周检查全血细胞计数 ,一旦发现中性粒细胞减少 ,应立即停止用药 ,均为可逆性 ;氯吡格雷与噻氯匹定的化学结构类似 ,副作用较后者少 ,安全性上胜过后者和阿司匹林。对阿司匹林不能耐受的患者 ,氯吡格雷又是一种选择。
二、针对病因用药
(一 )高血压
初始药物选择从长效型药物开始 ,低剂量 ,每天 1次 ,逐渐增加剂量 ;也可选择低剂量联合用药。单纯高血压者可选择利尿剂或β受体阻滞剂 ;如同时伴有糖尿病 (1型 )伴蛋白尿者可选择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 ;如伴有心力衰竭者可选择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和利尿剂 ;单纯收缩性高血压的老年人选择利尿剂最好 ,或双氢吡啶、钙拮抗剂。
伴有心肌梗死者 ,选择 β受体阻滞剂等 ,伴有收缩功能障碍者可选择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经以上方法治疗后 ,未能达到预期血压时 ,因无效或副作用明显者 ,应换用不同类型的药物 ;如有部分疗效且耐受良好者 ,可加用不同类型的药物。如果仍未达到预期血压者 ,应继续加用其他类型的药物 ,同时请高血压病专家会诊。
(二 )糖尿病
2型糖尿病病人要口服降糖药 , 2型糖尿病的药物联合治疗常用方案是磺脲类加二甲双胍 ,磺脲类加α -糖苷酶抑制剂 ,磺脲类加胰岛素。 2型糖尿病病人使用胰岛素的指征 :1.最大剂量的口服药物不能控制血糖水平 ;2.急性创伤、应激、感染或外科手术期间 ;3.出现体重下降 ,酮症和 (或 )酮尿和 (或 )严重的高血糖症状 ;4.妊娠及哺乳期 ;5.有肾脏病变、糖尿病眼底病变Ⅲ期以上者 ;6.对磺脲类药物过敏或有严重反应者 ;7.严重消瘦 ,一般情况较差者 ;8.合用大剂量糖皮质激素及其他升血糖药物者。
(三 )高脂血症
脑中风同时伴有高脂血症者一旦脑血管病稳定 ,就应控制高脂血症。脑中风后胆固醇大于 5毫摩 /升的患者 ,应用他汀类药物治疗 ;动脉血管粥样硬化引起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合并胆固醇升高 ,建议用他汀类药物降低胆固醇 ,有证据显示可预防脑中风。
原发性高脂血症患者 ,首先应作出正确的诊断 ,测定治疗前血脂指标 ,开始饮食控制 ,饮食控制无效者加用药物治疗 ;需要时换药或联合用药 ,同时检测治疗效果、副作用和临床表现。高胆固醇血症 ,使用他汀类药物 ;高甘油三酯血症 ,使用贝丁酸类药物 ;混合型高脂血症 ,以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升高为著者使用他汀类药物 ,以甘油三酯增高为著的使用贝丁酸类药物 , 3项指标均明显升高者同时使用他汀类药物和贝丁酸类药物 ,但需注意定期复查肝功能 ,避免肌纤维溶解的副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