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风,是中医对脑血管意外的统称,多见于中老年人。由于其发病急骤,来势凶猛,而又难以预测,病死率和病残率较高,故中医素有“人之百病,莫大于中风”之说。大量的临床医学统计资料表明:70%以上的中风患者发病在秋末和冬季,故医学专家把中风称之为“秋冬季神经科的流行脖。为什么秋冬季易发生中风呢?医疗气象学研究认为:秋末,特别是霜降之后……
中风 ,是中医对脑血管意外的统称 ,多见于中老年人。由于其发病急骤 ,来势凶猛 ,而又难以预测 ,病死率和病残率较高 ,故中医素有“人之百病 ,莫大于中风”之说。大量的临床医学统计资料表明 :70%以上的中风患者发病在秋末和冬季 ,故医学专家把中风称之为“秋冬季神经科的流行病”。
为什么秋冬季易发生中风呢 ?医疗气象学研究认为 :秋末 ,特别是霜降之后 ,天气由凉转寒 ,气温、气压等气象要素变化剧烈 ,人体受到冷空气刺激后 ,常导致交感神经异常兴奋 ,全身毛细血管痉挛性收缩 ,血液循环的外周阻力加大 ,左心室和脑部负荷加重 ,引起血压升高。此时 ,血小板也易于凝集而形成血栓 ;还会导致内分泌系统失调 ,体内儿茶酚胺等化学介质分泌增加 ,血液粘稠度加大 ,血凝时间缩短 ,进一步促使血压增高和血栓的形成。再加上中老年人的生理机能减退 ,对外界环境变化的适应性、应激性和抵抗力降低 ,因此极易导致中风的发生。预防中风 ,必须采取如下措施 :
一、重视防治诱发疾病。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动脉硬化、冠心病等 ,是引起中风的根源。据临床医学统计 ,约9 0%以上的中风病人患有高血压 ,尤其是平时没有明显症状 ,而家庭中有上述病史者 ,更具有危险性。据美国医学界报道 :重视高血压的防治 ,可使中风的发病率降低 50%以上。因此 ,应在医生的指导下 ,科学合理使用降压药、降糖药、降脂药以及软化血管药 ,同时还要科学安排生活 ,注意劳逸结合 ,保证充足的睡眠 ,重视防寒保暖 ,避免情绪波动。防止过度劳累和剧烈运动 ,日常膳食宜清淡 ,多食新鲜蔬菜、水果等富含维生素的食物。应戒除烟、酒 ,还应参加适当的健身锻炼 ,减轻体重 ,防止过胖。
二、注意发现中风先兆。中风虽发病急骤 ,难以预测 ,但发病前也要经历一个过程 ,会出现一些早期信号。如果能了解这些信号 ,积极防治 ,会大大减少危害性 ,甚至不发病。据统计 ,约 70%的病人或多或少地会出现先兆征象 ,但大多因不认识而被疏忽。因此 ,一旦出现如下征兆应引起高度警惕 :突然眩晕或头痛加剧 ;一过性视物不清或失明 ;突然出现舌根发硬或失语 ;突然一侧肢体麻木、乏力、活动不便 ;精神疲乏 ,频打哈欠 ,或恶心、欲吐 ;“性格”突变 ,智力减退,缺乏正常的判断力和理解力 ;无原因的嗜睡等。发现上述先兆应及时就医诊治。
三、搞好家庭急救和护理。脑中风大多在家中发病 ,所以 ,家庭中正确的急救和很好的护理是中风救治的重要环节。一旦发现中风先兆 ,应立即卧床休息 ,保持镇静 ,避免紧张、恐惧 ,尽量就近就医 ,避免反复运转 ,尽量减少搬动。必需搬动时 ,要防止头颈扭曲 ,减少晃动 ,头应偏向一侧 ,以免突然呕吐引起窒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