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风是中医学的一个病名,也是人们对急性脑血管疾病的统称和俗称,是以猝然昏倒、不省人事,伴口角歪斜、语言不利、半身不遂或无昏倒而突然出现半身不遂为主要症状的一类疾玻因这类疾病起病急骤,来势凶猛,病情变化迅速,像自然界的风一样“善行数变”、“变化莫测”,古代医学家类比命名为“中风”。因其发病突然,亦称为脑卒中或脑血管意外。中风是……
中风是中医学的一个病名 ,也是人们对急性脑血管疾病的统称和俗称 ,是以猝然昏倒、不省人事 ,伴口角歪斜、语言不利、半身不遂或无昏倒而突然出现半身不遂为主要症状的一类疾病。因这类疾病起病急骤 ,来势凶猛 ,病情变化迅速 ,像自然界的风一样“善行数变”、“变化莫测” ,古代医学家类比命名为“中风”。因其发病突然 ,亦称为脑卒中或脑血管意外。
中风是急性脑血管疾病的统称。根据急性脑血管疾病发生的病因、病理及不良表现 ,一般把中风分为两大类 :一类为出血性中风 ,也称出血性脑血管疾病 ,包括脑出血及蛛网膜下腔出血 ;另一类为缺血性中风 ,也称缺血性脑血管疾病 ,包括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TIA)、脑梗死及腔隙脑梗塞。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又称“小中风”。它的特点是出现短暂性 (一过性 )、缺血性、局灶性脑功能障碍。临床上分为颈内动脉系统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和椎 -基底动脉系统的短暂脑缺血发作。前者表现为单肢无力、偏身无力、偏身感觉障碍、失语或单眼视力障碍等 ,后者表现为眩晕、眼花、视物成双 (复视 )、恶心呕吐、吞咽困难或共济失调 (走路不稳 )。头面部症状与肢体症状不在同一侧 ,呈交叉性或双侧肢体的运动障碍或感觉障碍。由于这些症状发生快 ,一般从无病到出现这些症状不超过 5分钟 ,发作持续时间有的只几分钟或几十分钟 ,最长不超过 24小时 ,所以称为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其发作频率不等 ,有的人反复发作数十次尚不发生完全中风 ,有的仅发作 1~ 2次便发生完全中风。虽然小中风是短暂性的或一过性的 ;但是 ,一旦出现小中风发作 ,就说明脑血管的病损程度 (如脑动脉硬化 )已达到危险边缘 ,颈内动脉系统或椎 -基底动脉系统的狭窄以达到难以代偿程度 ,而影响了脑的血液供应 ,从而出现了相应的神经功能障碍。若不及时和积极治疗 ,病变将继续发生乃至血管腔完全闭塞或堵塞 ,使血流中断 ,就会发生完全性缺血性中风。
在Framingham研究中 ,首次小中风后 ,第一个月内首发中风的危险性为 8%,第一年为13%, 3年内卒中率为 30%,特别是持续时间较长的缺血发作尤应引起注意。有人报告小中风持续发作时间超过 30分钟 ,发生完全性中风的危险更加大。学者们还观察到完全性中风的部位与小中风缺血发作的部位具有一致性 ,所以小中风发作便提示有发生完全性中风的危险 ,把小中风当作完全性中风病即将发生的危险信号和警钟 ,是具有科学依据的。而且实践证明 ,一旦发生小中风 ,如能采取有效的治疗 ,不但能够痊愈 ,而且对中风的预防是有积极意义的。
众所周知 ,冠状动脉硬化使动脉狭窄 ,造成供血不足发生心绞痛 ;那么脑血管发生了狭窄则会出现头晕、语言障碍、一侧肢体无力等一过性脑缺血症状 ,随着狭窄程度的发展症状加重 ,最后脑血管完全闭塞 ,轻者残废 ,生存质量下降 ,重则死亡。所以 ,预防胜过任何治疗。
脑中风是威胁人类生存的三大疾病之一 ,是医疗工作的大课题、难课题、重要课题、新课题。脑中风发病率高 ,是常见病、多发病。一旦发生了脑中风 ,治疗上比较被动 ,有时只有按照自然病程进行对症治疗 ,复元难。脑中风致残率和致死率高 ,对家庭、社会造成极大的影响 ,毋庸讳言 ,家庭成员中一旦有人发生了脑中风 ,会对整个家庭及社会在财力、人力等各方面造成极其重大的影响。脑中风危险因素的综合干预 ,特别是脑动脉狭窄的介入治疗是成功地预防缺血性脑中风的主要手段 ,成功地预防中风胜过任何治疗 ,预防是避免中风性死亡和残障的最有效的方法。──编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