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血会变黏呢?血黏了又为什么容易得中风呢?其实“黏度”是指一种液体在流动时所受到的阻力。血液黏度越高,血流速度就越慢。这不仅影响器官组织的血液供应,还容易形成血栓,导致中风、心肌梗塞及其它血栓栓塞等一系列严重疾玻血液黏不黏主要和血液所含成分的量与质有密切关系。血液中除水分外,还有蛋白质、脂肪、糖、无机盐、纤维素以……
为什么血会变黏呢 ?血黏了又为什么容易得中风呢 ?
其实“黏度”是指一种液体在流动时所受到的阻力。血液黏度越高 ,血流速度就越慢。这不仅影响器官组织的血液供应 ,还容易形成血栓 ,导致中风、心肌梗塞及其它血栓栓塞等一系列严重疾病。
血液黏不黏主要和血液所含成分的量与质有密切关系。血液中除水分外 ,还有蛋白质、脂肪、糖、无机盐、纤维素以及红、白血细胞、血小板等无形或有形成分。平时这些物质互相均衡存在 ,使血液保持流质胶体状态 ,血液不易凝固。如果其中某些成分发生了质与量的变化 ,血液的均衡状态遭到破坏 ,血液的黏度就会发生相应改变。一般来说 ,血液中的水分比例减少了 (脱水 ) ,有形或无形物质增多了 ,或者这些物质相互吸附的作用增强了 ,血液就变得黏稠了。
当血液黏稠时 ,容易激发血液中一系列生物化学变化 ,引起血小板和血管壁细胞释放出多种凝血因子 ,引发凝血反应 ,最终导致“血栓形成”。血栓堵塞了动脉 ,叫“梗塞” ;组织发生缺血坏死 ,叫“梗死”。中风就是脑内的动脉某个或某些分支被凝血块堵塞了 ,脑组织发生了缺血性坏死 ,所以叫“脑梗死”。脑细胞一旦坏死就很难逆转 ,因此脑中风治疗不及时 ,往往是非死即残。
看来“高黏滞血症”是脑梗死、心肌梗死以及各种血栓性疾病的高危险因素之一 ,有时它就是梗死的元凶。有效地防治血液黏稠 ,就可以预防梗塞 (包括中风 )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