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值寒冬,正是中风高发时节。中医早在2000多年前就提出了“治未脖的预防思想。其实,中风也可预防,关键是把握好“三道关”。通过普查查出有卒中危险因素的病人,通过干预其危险因素从而降低卒中发病及死亡率称为一级预防,这是根本性预防。在发病以前,危险虽无处不在,但是其生理调节代偿功能还是正常的,若能及时消除或阻断危险因素,就可防止疾……
时值寒冬 ,正是中风高发时节。中医早在 2000多年前就提出了“治未病”的预防思想。其实 ,中风也可预防 ,关键是把握好“三道关”。
通过普查查出有卒中危险因素的病人 ,通过干预其危险因素从而降低卒中发病及死亡率称为一级预防 ,这是根本性预防。在发病以前 ,危险虽无处不在 ,但是其生理调节代偿功能还是正常的 ,若能及时消除或阻断危险因素 ,就可防止疾病的发生。在中风诸多危险因素中 ,动脉粥样硬化是主要致病因素 ,通过控制高血压降低卒中发病率已得到公认。据统计 ,通过高血压干预 ,可使卒中发病率下降 40% ,平均血压下降 1毫米汞柱 ,脑卒中发病率下降 10%。
针对已出现卒中先兆的病人 ,采取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来防止或减缓疾病的发展称为二级预防。常用药有阿司匹林、银杏叶片、潘生丁等 ,其中 ,阿司匹林的预防剂量为 50- 75毫克 /天。抗凝疗法因对某些心脏病可产生持续栓子而被用于预防脑栓塞 ;但颈动脉内膜剥离术仅适用颈内动脉严重狭窄的患者。
对卒中病人进行康复治疗和心理治疗 ,使之病而不残 ,残而不废 ,提高病人自理能力和生活质量是为三级预防。此时机体对疾病已失去调节代偿的能力 ,将出现伤残或死亡的结局 ,所以必须进行有计划的医学干预。
中风作为全身性疾病 ,只有在发病前针对病因预防 ,发生后早治疗 ,才是提高生活质量的根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