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肾功衰竭是指多种慢性肾脏病损的晚期,肾脏不能清除血液内的代谢产物及对水与电解质的调节功能紊乱,而致自身中毒(正常肾单位的减少)的综合病症。临床出现面浮身肿,腰以下尤其,按之凹陷不超,畏寒神疲,面色灰滞或白光白,四肢厥冷,心悸,气促,腰部冷痛酸重,尿量减少或无尿,舌质淡胖苔白,脉沉细或沉迟无力。本病耗损日久,病程缠绵……
慢性肾功衰竭是指多种慢性肾脏病损的晚期 ,肾脏不能清除血液内的代谢产物及对水与电解质的调节功能紊乱 ,而致自身中毒 (正常肾单位的减少 )的综合病症。临床出现面浮身肿 ,腰以下尤其 ,按之凹陷不超 ,畏寒神疲 ,面色灰滞或白光白 ,四肢厥冷 ,心悸 ,气促 ,腰部冷痛酸重 ,尿量减少或无尿 ,舌质淡胖苔白 ,脉沉细或沉迟无力。
本病耗损日久 ,病程缠绵 ,逐渐损伤正气 ,不论本病先伤阴 ,还是先伤阳 ,病程后期必然阴阳两亏 ,气血两伤 ;机体气化无权 ,升降失常 ,开阖失度 ,导致各种代谢废物的潴留、瘀滞 ,如湿浊、瘀血等 ,而使气机逆乱 ,脉络阻滞 ,出现程度不同的邪实本虚 ,本病病机为本虚邪实 ,虚实挟杂。本虚系指阴阳气血皆虚 ,邪实系指水湿浊邪 ,瘀血内停或兼外感者也。
笔者在临床工作中应用真武汤加味治疗脾肾阳虚之肾功衰患者 ,取得较好疗效。如病员乔某某 ,男 ,18岁 ,患者因患慢性肾炎 ,反复浮肿已 7年余。近日因水肿 ,抽搐伴意识障碍而入院。诊时全身浮肿 ,嗜睡 ,神差 ,进食少 ,呼吸深快 ,每日尿量在 300ml以内。尿常规示蛋白 ( + + ) ,管型 ( + ) ,尿蛋白定量 100mg/24h ,红细胞 2.5× 1012L ,血尿素氮 12mmol/L ,血钙 2.5mmol/L ,血钾 2.5mmol/L ,血钠 106mmol/L ,血磷1mmol/L ,二氧化碳结合力 38mmOl/L。西医诊为慢性肾炎肾功衰 (尿素症期 ) ,属中医水肿范畴 ,证为脾肾阳虚 ,温煦运化失司 ,而致水湿内泛 ,秽浊不降 ,治宜温脾肾 ,降秽浊 ;处以真武汤加味 :茯苓 30克 ,白术 20克 ,制附片 18克 (先煎 ) ,白芍 20克 ,生姜15克 ,人参 15克 (另泡 ) ,黄芪 50克 ,砂仁 10克 ,生大黄 10克 (后下 ) ,生龙骨、生牡蛎各 30克 ,琥珀 12克 ,桃仁 12克 ,菟丝子 20克 ,水煎服鼻饲 ,每日 1剂。同时静脉给予补钙、补碳酸氢钠和抗生素等。 2天后解出稀溏大便 ,2~ 5次 /日 ,小便 2000ml/日 ,神志转清 ,水肿渐退 ,能口服药及进食。上方去大黄 ,加三七粉 (冲服 ) 10克 ,鹿角胶 20克。 5天后查血尿素氮为 0.8mmol/L ,血钙 2.5mmol/L ,红细胞 3.5mmol/L。上方再加薏苡仁续服 ,10天后浮肿消退 (小便逐渐增多 )而出院。
本病例系脾肾阳虚证 ,故用温阳利水之真武汤加味有效。盖方中茯苓、白术健脾渗湿 ,附片大辛大热 ,温肾暖脾 ,生姜辛温 ,助附片温阳祛寒 ,又与茯苓共温散水气 ,白芍能利小便 ,同时可防渗利之品伤阴 ,诸药温中有散 ,利中有化 ,加参、芪扶正气 ,以救危候 ,鹿角霜、菟丝子补肾 ,大黄泻下解毒 ,可减少肠内蛋白质分解 ,改善肠壁血循环 ,刺激肠壁分泌肠液 ,促进氮代谢物的排泄 ,因久病必血瘀 ,故用桃仁、琥珀、三七活血祛瘀 ,渗利小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