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美国学者的一项研究显示,认知行为疗法能在6周内明显改善睡眠,增加总睡眠时间、提高睡眠效率,并可持续6个月之久。(JAMA2001,285:1856)持续性原发性失眠症(PPI)是一种睡眠障碍性疾病,并非由躯体疾患或精神疾病所致,普通人群中约5%患有此玻大多数患者有睡眠维持性失眠,即夜间难以持续睡眠。目前最常用的治疗是使用镇静-催眠药……
本报讯 :美国学者的一项研究显示 ,认知行为疗法能在 6周内明显改善睡眠 ,增加总睡眠时间、提高睡眠效率 ,并可持续 6个月之久。 (J A MA 2001, 285:1856)
持续性原发性失眠症 (P P I )是一种睡眠障碍性疾病 ,并非由躯体疾患或精神疾病所致 ,普通人群中约 5%患有此病。大多数患者有睡眠维持性失眠 ,即夜间难以持续睡眠。目前最常用的治疗是使用镇静 -催眠药或抗抑郁药。
弗吉尼亚医学中心和杜克大学医学中心的研究人员 ,为了检测认知行为疗法治疗失眠的疗效 ,采用放松训练和安慰剂对照 ,进行随机、双盲临床研究。受试者为 19 9 5年 1月至19 9 7年 7月间就诊的 75例 P P I病人 ,平均年龄 55. 3岁 ,平均病程 13. 6年。
病人随机分为 3组 (每组 25例病人 ),分别接受认知行为疗法、渐进式肌肉放松训练(R T )和安慰剂。患者在门诊治疗 6周 , 6个月后随访检查。用多导睡眠仪和睡眠日志监测总睡眠时间、睡眠中期和末期觉醒时间 (W A S O )以及睡眠效率。随机尿样检查排除病人私自使用催眠药的影响。
结果显示 ,认知行为疗法能有效治疗 P P I ,认知行为疗法改善睡眠的作用比 R T和安慰剂大。例如 ,睡眠日志显示 ,认知行为疗法治疗组病人 W A S O平均降低 54%,而 R T和安慰剂治疗组病人分别只降低了 16%和 12%。认知行为疗法治疗组病人睡眠和主观症状更趋正常 ,平均睡眠时间超过 6小时 ,中期 WA S O为 26. 6分钟 ,睡眠效率为 81%。而 R T组病人中期 WA S O为 43. 3分钟 ,睡眠效率为 78. 8%。
研究者认为 ,由于大多数慢性失眠病人存在睡眠时间过短问题 ,这一研究结果值得高度重视。但该研究病例的高度选择性可能会限制结果的普遍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