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眠大致可分为四类。第一类为心理生理性失眠,表现为难以入睡,睡眠不深,多梦易醒,醒后不易再睡。起床后无熟睡后的那种头脑清新,精力充沛感,却伴有头昏乏力,注意力不集中,每周至少发生三次。如果症状不超过一个月,属于暂时性心理生理性失眠。这种失眠十分普遍,几乎每个人都有这样的经历,最行之有效的方法是心理及行为的治疗,大部分可以不药而愈;症状……
失眠大致可分为四类。第一类为心理生理性失眠 ,表现为难以入睡 ,睡眠不深 ,多梦易醒 ,醒后不易再睡。起床后无熟睡后的那种头脑清新 ,精力充沛感 ,却伴有头昏乏力 ,注意力不集中 ,每周至少发生三次。如果症状不超过一个月 ,属于暂时性心理生理性失眠。这种失眠十分普遍 ,几乎每个人都有这样的经历 ,最行之有效的方法是心理及行为的治疗 ,大部分可以不药而愈 ;症状超过一个月者 ,为持久性心理生理性失眠 ,即通常所说的“失眠症”。服用安定类药物 ,可获得一夜安眠 ,但若长期服用 ,不但无效 ,还易引起药物依赖。
第二类为神经症性失眠 ,以神经衰弱为多见 ,是由于长期存在脑活动过度紧张 ,从而产生的精神活动能力的减弱。除失眠外 ,还伴有多梦、头痛、头昏、心悸、气短 ,精神易兴奋、易疲劳、脑力减退 ,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等症状 ,病程多迁延不愈。症状时轻时重 ,每次病情波动常与心理、社会因素有关。
第三类为精神障碍性失眠 ,临床症状除失眠外 ,还有很多精神障碍性疾病 ,如抑郁症、精神分裂症及某些人格障碍等表现。患者多不会主动求治 ,失眠也不是主要求治的问题 ,患者最好在家人的陪伴下到专科医院 ,如精神病院诊治。
第四类为躯体疾病引发的失眠。很多躯体疾病如 :心脑血管病 (中风、高血压、脑动脉硬化、心律失常等 )、消化系统疾病 (溃疡病、胆囊炎、肠炎等 )、呼吸系统疾病 (慢支、肺气肿等 )及一些过敏性疾病 ,肌肉、关节的炎症 ,都可不同程度地引起睡眠障碍。治疗上应首先积极、系统地治疗这些原发病。
中医药对于各种失眠均有效果 ,尤其对于心理生理性失眠、神经衰弱的失眠效果较好 ,其临床分型如下──
肝郁化火型 :失眠、心烦易怒、口干口苦、小便黄、舌红苔黄。治宜疏肝泻火、宁心安神 ,常用龙胆草、黄连、柴胡、芍药、夏枯草、百合、灯芯草等。
心脾两虚型 :失眠多梦、心悸健忘、头晕目眩、肢倦神疲、饮食无味、舌淡苔薄白。治宜益气养心安神 ,常用人参、黄芪、龙眼肉、山药、益智仁、木香、远志、酸枣仁、夜交藤、生麦芽等 ;中成药可用归脾丸。
阴虚火旺型 :失眠心烦、头晕耳鸣、口干、盗汗、五心烦热、腰酸腿软、舌红少津。治宜滋阴降火、养心安神 ,常用生地、山茱萸、丹皮、茯苓、黄连、芍药、女贞子、桑椹子、百合、知母、柏子仁等 ;中成药可用知柏地黄丸。
心虚胆怯型 :失眠多梦、易于惊醒、心悸胆怯、遇事善惊、气短乏力、舌淡苔白。治宜益气镇惊、安神定志 ,常用珍珠母、茯神、菖蒲、远志、酸枣仁、五味子、仙灵脾、合欢花等 ;中成药可用安神定志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