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致失眠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如精神疾并躯体疾病,有时药物及环境因素也可引起失眠,但最为常见的原因还是心理因素和环境因素。引起失眠的因素大致可分为以下几类:情绪不良性失眠是因情绪激动,如兴奋、喜悦、焦虑、悲伤、恐惧等,使机体一时不能调整适应所致。患者多伴有焦虑和抑郁反应。当引起情绪激动的原因消除,或经自我调整后,可在1~2周内恢……
导致失眠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如精神疾病、躯体疾病 ,有时药物及环境因素也可引起失眠 ,但最为常见的原因还是心理因素和环境因素。引起失眠的因素大致可分为以下几类 :
情绪不良性失眠是因情绪激动 ,如兴奋、喜悦、焦虑、悲伤、恐惧等 ,使机体一时不能调整适应所致。患者多伴有焦虑和抑郁反应。当引起情绪激动的原因消除 ,或经自我调整后 ,可在 1~ 2周内恢复正常。情绪不良性失眠可因再遇情绪激动而复发 ,也可因诱因持续存在或紧张焦虑过度而使病程迁延 ,最终发展为心理生理性失眠。
心理生理性失眠是单纯因持续精神紧张引起的失眠 ,且在诱因去除后失眠仍持续存在。造成精神紧张的因素和表现主要有 :①生活中出现了负性生活事件 ,或长期处于紧张的工作状态之中。患者常伴紧张性头痛 ,进一步干扰了睡眠。②睡前强烈希望有一次良好的睡眠 ,由此而过分焦虑不安 ,反而造成入睡困难。③过分担心失眠对健康的危害 ,在经过几夜失眠后 ,这种担心更加强烈而将注意力都集中在失眠问题上 ,使精神进一步紧张和焦虑。心理性失眠的患者应积极作好自我心理调整 ,并注意安排好日常生活节奏 ,有劳有逸 ,进行自我放松。必要时可在医师指导下适量服用些镇静催眠药 ,以改善睡眠。
习惯不良性失眠是指由于睡眠习惯不良所致的失眠 ,如睡前大量吸烟、饮酒、喝茶或咖啡 ,或者剧烈运动 ,过于兴奋 ,说话时间过长等 ,这些都会增加入睡难度 ,且使睡眠质量下降。还有些人白天睡得过多 ,昼夜规律紊乱 ,到了夜间入睡困难或睡眠时间过短 ,呈现失眠状态。对此 ,要进行自我调整 ,克服白天贪睡的不良习惯 ,逐渐恢复睡眠的正常节律性。
环境影响失眠有两种情况 :一是养成了某种与入睡相伴随的行为习惯 ,如长期看电视入睡 ,形成了对电视的依赖 ,一旦没有电视可看就发生失眠 ,这种失眠又称入睡条件性失眠。二是环境不良因素对睡眠造成了直接影响 ,即真正的环境性失眠。常见因素有严寒、酷暑、噪声、强光等 ,或处在需要保持警惕的环境下 ,如守护病人 ,身处危险场所等。这些因素可使人感到不安或紧张焦虑 ,并由此产生失眠 ,一旦环境变化或环境因素消失 ,此类失眠常可自行消失。
由此可见 ,引起失眠的因素是多方面的 ,所以患者出现失眠以后应该仔细查找原因 ,并注意改善和消除。同时 ,要注意学习有关失眠的医学知识 ,掌握一些能促进睡眠的方法 ,如养成按时就寝、按时起床、不恋床的好习惯 ,学会自我放松的心理疗法等。对于心理因素所致的失眠 ,应尽量从习惯、行为和心理上作调整 ,少用安眠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