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7月的阿根廷金融危机给躺在美元化怀里的拉丁美洲泼了一瓢冷水。在动荡之初,国际金融界还普遍认为,危机仅限于阿根廷,不会殃及其他国家,更不会影响全球市常然而随之而来的乌拉圭金融体系崩溃以及包括南美第一大经济体巴西在内的其他拉美国家金融形势的日趋紧张不得不向世人宣布:美元化绝不是万灵药。当年,拉丁美洲国家纷纷选择使其货币美元化,……
去年 7月的阿根廷金融危机给躺在美元化怀里的拉丁美洲泼了一瓢冷水。在动荡之初 ,国际金融界还普遍认为 ,危机仅限于阿根廷 ,不会殃及其他国家 ,更不会影响全球市场。然而随之而来的乌拉圭金融体系崩溃以及包括南美第一大经济体巴西在内的其他拉美国家金融形势的日趋紧张不得不向世人宣布 :美元化绝不是万灵药。
当年 ,拉丁美洲国家纷纷选择使其货币美元化 ,主要基于这几点考虑 :首先 ,完全的美元化可以消除货币贬值的可能性。其次 ,经济体实行美元化的另一个原因是这一作法可以限制高通胀的可能性。再次 ,美元化还可以减少一国同美国进行国际贸易和融资的交易成本 ,这对于作为美国贸易伙伴的拉美国家是最重要的。此外 ,它还可以防止本国资本外逃 ,约束本国货币发行当局遵守货币发行规则并有利于金融深化。但美元化不是免费的午餐 ,一国若想从中获取收益 ,也意味着其必须同时付出一定成本。此外 ,美元化以后中央银行在银行系统情况很遭的情况下不再是贷款的提供者 ,这将使银行感到紧张。面对投机活动 ,中央银行没有减缓它的机制 ,会使危机更严重。
阿根廷危机首先给了美元化国家迎头一棒。连续 4年经济衰退导致政府财政收入下降、支付能力减弱和债务负担加重、政坛斗争激烈 ,并使得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政府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拒绝向其提供贷款 ,特别是去年 11月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决定停止向阿根廷政府发放原定 12月提供的 14. 6亿美元紧急信贷 ,导致储户挤提银行存款 ,造成阿根廷银行体系全面崩溃 ,经济大幅滑坡 ,从而被迫放弃美元化 ,实行自由浮动。
素有“拉美瑞士”之称的乌拉圭是阿根廷的主要贸易伙伴 ,在经济上对阿根廷有很大依赖性 ,这次也深受其害。为了降低阿根廷经济滑坡带来的负面影响 ,乌拉圭今年 6月 20日宣布放弃有限浮动汇率制 ,实行自由浮动制 ,结果从那时起 ,比索不断贬值 ,目前已经下跌了 50%。由于储户纷纷提取银行存款 ,该国中央银行的外汇储备急剧下降。为了缓解压力 ,乌拉圭政府今年 7月 30日宣布全国所有银行暂停营业一天 ,这一命令下达后 ,外汇市场立即产生激烈动荡 ,本国货币比索一天之内贬值 22. 85%。 31日 ,为了防止储户挤兑 ,避免中央银行外汇储备继续骤降 ,乌拉圭总统巴特列不得不又将“银行假期”延长至一周 ,所有自动提款机也中断服务 ,这使得乌拉圭的整个金融体系陷入瘫痪状态。巴西及其他拉美国家也被殃及池鱼 ,美元化体系岌岌可危。尽管拉丁美洲这一系列的金融动荡并非由美元化而起 ,但它放大了美元化的消极效应 ,唤醒了人们对这一问题的再认识。
事实证明 ,一国金融体系的稳定 ,要着力于公众信心的维持 ,这需要稳定的政治环境 ,合理的债务结构 ,健康的银行体系以及国际收支的平衡。不存在对所有的国家和任何时间都理想的兑换制度 ,最合适的兑换模式的选择取决于每个国家的情况和特点。对任何国家来说 ,重要的是使宏观经济政策保证其整体的可行性 ,美元化与否只是一种方式 ,我们期待拉丁美洲的复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