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少失眠者初诊时,大多都抱怨周围的吵闹声、噪声等外界原因使自己失眠。其实这些失眠者即使到远离闹市的深山老林,或寂静的寺庙里,他们依然睡不着。因为大多失眠并非外因所致,而是内心的不安与躁动引起。例如内在的冲突、烦恼、忧郁和家庭、人际的矛盾等,致使他们在睡眠时思绪万千,杂念丛生,剪不断理还乱,因而难以入睡。如果把失眠仅仅归为外界影响所造成,……
不少失眠者初诊时 ,大多都抱怨周围的吵闹声、噪声等外界原因使自己失眠。其实这些失眠者即使到远离闹市的深山老林 ,或寂静的寺庙里 ,他们依然睡不着。因为大多失眠并非外因所致 ,而是内心的不安与躁动引起。例如内在的冲突、烦恼、忧郁和家庭、人际的矛盾等 ,致使他们在睡眠时思绪万千 ,杂念丛生 ,剪不断理还乱 ,因而难以入睡。如果把失眠仅仅归为外界影响所造成 ,失眠就难纠正 ,因为找错了原因 ,就更谈不上对因治疗了。而不愿寻找自身原因则正是长期失眠者的误区之一。由于回避了失眠真正原因 ,单纯服安眼药不能解除自身的心理问题 ,因此导致长期失眠。
失眠是一种主观症状 ,患者本身很难对自己做出客观的评价。很多睡眠实验研究证实 ,人们对自己失眠严重程度的估计往往过高 ,失眠者可能夸大了症状的严重性。临床观察也证明 ,失眠者 (尤其是长期失眠者 )的主诉常常是不可靠的。很多学者对失眠的病人进行研究后发现 ,失眠者对自己失眠潜伏期评估过长 ,而对实际睡眠时间评估过短。实验测试时 ,失眠病人对有关睡眠参数的自述与客观的记录也不相符。如美国Sanford大学睡眠门诊发现 :122名诉述长期失眠的病人在未用药的情况下 ,由实验记录提示的睡眠情况与他们自己诉述的情况比较 ,大多数人对自己的入睡时间都估计偏低 ,而对未睡着的时间估计过多 ,夜间醒来的次数比他们自身报告的次数要少。也就是说 ,失眠者在自觉或不自觉地夸大症状 ,例如患者对医生述说他上床 1小时后才能睡着 ,而脑电图记录却提示他 20分钟就已经入睡了。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夸大的现象呢 ?大多数专家认为 ,这是由于失眠者的个性心理弱点所导致的。据研究 ,失眠的体验主要与情绪和性格有关。经常失眠者大多伴有“神经质”的个性特点和紧张焦虑情绪 ,严重的失眠者甚至同时伴有某种程度的疑病倾向 ,他们往往神经过敏 ,过分关注症状 ,只要身体出现细微变化就草木皆兵 ,因此不由自主地夸大了症状。疑病症是一种在临床上较难治疗的神经症 ,严重的可能引起患者丧失劳动能力。疑病症患者过分关注自身健康 ,怀疑身体某部或某一类器官有异常 ,或尽管临床检查无客观证据 ,但患者自己认为患了某种疾病 ,同时伴有焦虑不安 ,并可以出现失眠症状。
因此 ,失眠不是一个简单的生理问题 ,而更多地反映出个人的心理性问题 ,且这类病人又往往想回避自身心理问题 ,因而导致久治不愈。但心理个性问题毕竟客观存在 ,你躲得了一时 ,却躲不了一世 ,回避不是良策。因此失眠者不仅需要药物治疗 ,而且也需要心理和行为治疗。由于是我们自己的心理和行为影响了睡眠 ,解铃还需系铃人 ,故改善失眠主要还得靠自己。当然如果出现持续严重的失眠 ,最好是去医院请专家诊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