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统计资料显示,三分之一的人,曾经受过失眠之苦。几年前美国有一项大规模调查,失眠在一般人口中的比例高达百分之五十以上。想要一夜好眠,持续施行刺激控制法两星期,对改善睡眠有相当大的帮助。现代人对于睡不好觉很苦恼,又缺少有效的办法,失眠的后遗症往往持续到第二天,情绪不佳、注意力不集中、免疫力降低,都和失眠脱离不了关……
根据统计资料显示 ,三分之一的人 ,曾经受过失眠之苦。
几年前美国有一项大规模调查 ,失眠在一般人口中的比例高达百分之五十以上。想要一夜好眠 ,持续施行刺激控制法两星期 ,对改善睡眠有相当大的帮助。
现代人对于睡不好觉很苦恼 ,又缺少有效的办法 ,失眠的后遗症往往持续到第二天 ,情绪不佳、注意力不集中、免疫力降低 ,都和失眠脱离不了关系。除了对身心健康的影响外 ,对生活品质的伤害 ,更是无法估计。许多失眠的人不喜欢看医生 ,怕吃安眠药 ,天天与失眠抗争。长期下来 ,原本只是单纯的急性失眠 ,一拖就成了难于处理的慢性失眠了。
急性失眠会拖成慢性失眠
其实 ,临床上失眠药的使用只是治疗失眠的一部分。对于一两个星期的急性失眠 ,或者是因为身体不适睡不安稳 ,或者遭逢剧变忐忑不安难以入眠 ,有经验的医生会根据临床症状选择适当安全的药物来缓减症状 ,并且严格控制使用时间的长短。若一旦演变成慢性失眠所要面对的就不是原来的因素了。慢性失眠的病人常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是 :“我现在也没有压力 ,身体复原了 ,怎么还是睡不着 ?”其实这时候 ,在底下作崇的 ,往往是一些跟着长期失眠而来的不良睡眠卫生习惯。
改掉不当的睡眠习惯
临床睡眠医学中有很多方法可以逐步改变这些不好的睡眠卫生习惯 ,其中较常用的刺激控制法 ,就是根据建立睡眼环境和睡眠发生的正向相关理论。简单地说 ,就是给自己一个睡觉的空间。因为睡觉就像吃饭一样 ,要有适当的场所。
很多时候 ,对失眠的人而言 ,床已经不再是床了 ,怨天尤人 ,看到床就好像洪水猛兽一般 ,有些逆来顺受的人干脆好好利用失眠的时光 ,在床上批公文、看电视、吃零食 ,床变成了他的“全方位生活空间” ,这样怎么可能培养睡意 ?所以刺激控制法的第一步在于 ,只有当想睡时才上床 ,并且 ,除了睡觉以及性活动外 ,不要在床上做任何事 ,把劳心的事归给清醒的时候 ,把睡觉还给床铺 ,尽力营造一个睡眠的空间。让床的意义回归单纯 ,稳稳入睡就不会是一件困难的事。
有些人抱怨 ,明明就已经很想睡了 ,怎么一上床 ,眼睛就张得铜铃大 ,怎么也睡不着 ,既气馁又无奈。失眠“自”疗控制法的第二步就在于 :如果无法入睡 ,起床离开床铺 ,直到想睡再上床。若是生活空间不允许 ,最起码下床动一下 ,发个呆 ,喘口气 ,倒杯热开水等到它慢慢变凉 ,做什么都可以 ,总比在床上累、不断增强自己“一定睡不着”的信念来得好一点吧。
定时起床以免打乱生理时钟
为了增强睡眠的驱动能力 ,我们也建议在刺激控制法施行期间 ,无论何时入睡 ,一定要在固定的时间起床 ,即使假日也不要延后太久 ,以免打乱生理时钟。白天也尽量不要打盹 ,不要因为晚上睡不好就补眠 ,这样只会越补洞越大而已。此外 ,运动也是改善失眠的一大帮手。许多研究证明 ,下午有规律的运动 ,远比睡前3、4个钟头的运动有效得多。如果体质较敏感的话 ,一些刺激性的食物 ,或是咖啡、浓茶 ,也应该避免在睡前 6小时内食用。
以上这些原则看起来简单 ,但是做起来有时很难持续 ,往往需要反复提醒。有时候 ,为了建立失眠病患对睡眠的信心 ,减低睡眠的焦虑 ,医生也会配合短期的安眠药物治疗。新一代的安眠药物 ,像是非苯二氮平类的助眠药 ,副作用较少 ,上瘾的可能性也较低 ,跟传统概念中的镇静安眠药不可同日而语。如果在和医生充分沟通后 ,如需要短期使用药物 ,可以加强行为治疗的效果。
从临床上的经验来说 ,如果可以持续施行刺激控制法两个星期 ,往往对失眠状况有相当大的益处。重拾一觉安眠到天亮 ,不再是遥不可及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