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史书记载,中世纪欧洲流行一种酷刑叫“禁止入睡”。一个法国人被国王判处死刑,方法就是不准其入睡。当他稍有睡意,就被看守用酷刑折磨。临死前这个人痛哭流涕地说:“我宁愿早死,也不愿受这种痛苦折磨。”1986年,被称为“人类历史梦魇”的乌克兰切尔诺贝利核电站发生严重核泄漏事件。据传,事故的原因就是工作人员睡眠不足。40多岁的刘……
据史书记载 ,中世纪欧洲流行一种酷刑叫“禁止入睡”。一个法国人被国王判处死刑 ,方法就是不准其入睡。当他稍有睡意 ,就被看守用酷刑折磨。临死前这个人痛哭流涕地说 :“我宁愿早死 ,也不愿受这种痛苦折磨。”
19 86年 ,被称为“人类历史梦魇”的乌克兰切尔诺贝利核电站发生严重核泄漏事件。据传 ,事故的原因就是工作人员睡眠不足。
40多岁的刘先生一脸倦容地走进重庆医科大附属一院神经科 ,向医生大倒苦水 :“睡不着觉真恼火 ,我前后跑了十几家医院 ,中医、西医看了不少 ,土方、洋药吃了无数 ,可美美睡上一觉还真成了奢望。”据此间医生透露 ,在长达数十米的候诊队伍中 ,有不少是失眠患者。据专家介绍 ,失眠已成为继头痛之后的神经科门诊第二大疾病。
不经意间 ,睡眠疾病已向国人大肆袭来。
全球调查 :中国人四成睡眠不足
9月 13日 ,明朗的阳光令秋日的北京更显亮丽。
然而 ,在中华医学会精神病学分会召开的“睡眠量表调查结果发布会”上 ,现场的凝重气氛却萦绕不去。新闻发言人向媒体宣布 :首次全球睡眠调查中国地区的初步结果表明 ,有42. 5%的中国人存在各种原因带来的失眠问题 ,其中仅有近 1/4的人前往医院就医。面对国人存在的严重睡眠障碍 ,有关专家在震惊之余大声疾呼 :关注睡眠健康 ,选择科学治疗、安全用药。
从今年 3月 21日“世界睡眠日”开始的全球睡眠调查共进行了 6个月 ,有法国、比利时、意大利、日本等 20多个国家和地区参与。中国是此次睡眠调查的重点国家 ,被调查人数 1万余人。
中国区调查负责人之一、上海精神卫生中心何燕玲教授告诉记者 ,被调查者中 ,因易醒、醒得过早、睡眠时间不足、睡眠质量不好等而存在失眠问题的达 42. 5%,由此带来的影响是一半以上的人会在白天精神不振、打瞌睡 , 27. 7%的人情绪不佳 , 38. 9 %的人白天活动受限。但是 ,如此严重的失眠障碍并没有得到人们应有的重视。调查显示 ,在所有失眠患者中 ,大约半数人 (42. 3%)对此只是听之任之 ,没有采取任何措施。
直击睡眠认识误区
国人的睡眠状况令人堪忧 ,但这个比“流感”还流行的疾病 ,在临床上却经常被漏诊或治疗不当。北京市协和医院神经科主任李舜伟教授认为 ,公众包括医生在内对睡眠并没有深入了解 ,对睡眠障碍普遍不够重视。中国睡眠研究会的部分专家也指出 ,建立正确的健康睡眠观 ,必须走出一系列睡眠误区──
失眠不是病 ,不值得大惊小怪
在此次全球睡眠调查中 ,只有 25. 9 %的人认为自己的睡眠存在问题 ,而测评的结果却大大高于这个数 , 28%的人有失眠症状 , 17. 4%的人可疑 ,总计 45. 4%的人有失眠障碍 (还不包括其他的睡眠障碍 )。在睡眠危害性认识问题上更为严重 ,大多数失眠症患者不以为然 ,常常在患病好几年甚至十多年 ,以致严重影响工作、生活时才去找医生。对此 ,李舜伟指出 ,“事实上 ,长期失眠会导致精神恍惚、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下降 ,个别人还会出现幻觉──这就已经有了轻微精神病的症状了。人体的免疫力也会因为长期的失眠而下降 ,而其他疾病并发的可能性就会相应增加。”
人人都需要 8小时睡眠
据李教授介绍 ,“睡眠健康一般是以第二天是否有充足的精力为标准的 ,至于睡眠时间 ,没有统一的标准 ,应根据每个人不同的生理状况而定 ,有的人觉得他睡 6个小时就能恢复疲劳 ,而有的人则需要 10个小时的睡眠 ,我们平时所说的 8个小时也只是一个平均数 ,是人为制定的。”“人的睡眠时间在不同的年龄段也有所不同 ,一般来说 ,婴儿每天需要 18个小时左右的睡眠时间 ,随着年龄的增长 ,睡眠时间逐渐减少 ,到了老年以后 ,一般每天只需睡 6个小时左右。”
睡眠障碍就是失眠
有专家分析指出 ,失眠只是睡眠障碍的一种表现。睡眠障碍还包括睡眠过多、睡眠觉醒节律紊乱和其他的症状 ,如梦魔、睡行症、夜惊等。而人们最常遇到的失眠又有入睡困难、夜间易醒且再次入睡困难、次日早醒、维持睡眠时间少、睡眠质量不好、不能恢复体力的睡眠等 6种表现。在我国 ,失眠状况最为普遍 ,也严重地影响了人们的生活质量和身体健康。
专家为睡眠障碍把脉
对于造成睡眠障碍的原因 ,李舜伟教授认为主要有五个方面 :一是躯体疾病 ;二是由于生理原因 ,这主要是指环境的变化 ;三是心理原因 ,突出的表现是抑郁症和焦虑症 ;四是各种精神病 ,不论是精神分裂症还是反应性精神病 ,失眠总是伴随整个病发过程 ;五是药物原因 ,各种中枢神经兴奋药 (比如“摇头丸”)都会导致失眠。
针对近半数国人对睡眠障碍听之任之的现状 ,何燕玲教授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忧心忡忡 ,特别建议说 :“第一 ,千万不要不当一回事 ,因为一旦形成长久性睡眠障碍之后 ,治疗的难度会加大。第二 ,不要轻易地自己解决 ,要客观地寻求医生的帮助。”事实上 ,最初失眠的一两天 ,如果通过自身调节可以解除则问题不大 ;如果失眠症状开始持续一至两周 ,则应立即去求助医生 ,否则很容易发展成慢性失眠症 ,那时将备受失眠的折磨。
“失眠并不可怕 ,可怕的是不采用科学的治疗方法。”一位神经内科专家向记者如是说。据李舜伟教授介绍 ,目前医学上睡眠疾病常见的治疗方法有药物治疗、非药物治疗 (心理治疗 )和自我调节治疗三种。其中 ,科学治疗、安全用药是专家们尤为强调的重点。由于每个人的体质、失眠的具体原因都各不相同 ,决不能盲目服用安眠药。久用安定类药物会产生依赖性 ,一旦停药 ,患者产生的反跳性失眠将比不吃药时更严重。因此 ,不少专家建议广大失眠患者 ,可在医生的指导下选择当前风行的自然睡眠促进剂 (如褪黑素等 ),这种促进剂能迅速导眠 ,对人体的睡眠结构没有影响 ,“更重要的是 ,它不存在药物依赖问题 ,安全有效”。
“目前 ,国内还没有一家专门治疗失眠的医院。”李舜伟介绍说 :“但年底全日将有 9家医院开设专业的睡眠治疗中心 ,其中北京的两家中心计划设在协和医院和宣武医院。”
中国正在用实际行动向睡眠这个“温柔的暴君”宣战。
相关链接科研 :法、瑞科学家研究发现 ,脑中有一个视前侧细胞核 (ventrolateralpreptic nucleus)是睡眠的关键所在。视前侧细胞核细胞如果突然活跃的话 ,就会阻止脑中的其他部位释放某种“叫醒”激素 ,并随之促使更多细胞活跃 ,战胜激素 ,带来睡眠。这一发现为制造一种能够开启或关闭视前侧细胞核细胞的特效药铺路 ,协助治疗睡眠失调。
方法 :WHO的专家指出 ,有一些简单方法有助于缓解失眠痛苦 :如保持睡眠环境的安静、选择舒适的床铺、保持规律的生活习惯及每天作息时间基本相同等 ;牛奶、面包是最好的夜宵 ,其中富含的一种氨基酸进入体内能通过新陈代谢转化成五羟色胺 ,这种物质进入大脑可产生镇静催眠的作用 ;睡前禁忌烟、酒、茶、咖啡 ,因为这些物质具有兴奋和破坏机体自我调节机制的作用 ;温水洗澡可使劳累的肌肉好好放松 ,在洗澡后按摩足底的源泉穴和头部、颈部的一些穴位也有助睡眠。
相关新闻全球褪黑素监管要览
近日 ,国内一些报刊及外文刊物报道“褪黑素在马来西亚、泰国和法国等国被禁售”的消息 ,引起业内人士的广泛关注。事实的真相如何 ?绝笔者调查发现 ,结论与此大相径庭。
英文中 ,禁售的官方用词是“withdraw、ban” ,而药品的禁售原因大多是一些严重的副作用所致 ,一旦国外药政机构对某一药品使用该类词 ,则该品会在限定期限撤出市场 ,同时再也无公司肯耗费资金研发含本品成份的其他剂型。
而褪黑素的情形则完全不同。在各国药政机构以往五年的历史公告、不良反应监测报告中均未发布对褪黑素禁售的公告或使用类似的词。但由于褪黑素自上市起各公司就对其功效宣传不断扩大 ,适应症不断增加 ,使得患者无法正确使用甚至导致某种程度的滥用 ;加之与其他激素类药物或食品同时服用 ,产生某些副作用 ,以至于在日、美、韩等国禁止褪黑素与类固醇同服。因此 ,欧盟等国家的药政管理机构决定将含有褪黑素的产品划归为药物 ,按药品加强管理。所以一些国家要求将褪黑素从一般的市场 (药房、OTC药店和超市 )中撤出 ,但绝非像部分媒体宣扬的所谓“禁售”。
另据外电消息 ,美国强生、3M公司等国际大公司正在深度开发褪黑素的诸多新剂型以寻求专利保护 ,如口腔DDS药、透皮制剂、长效控释剂等 ,用于改善失眠症和睡眠障碍、调节倒时差、抗癌、女性避孕 (大剂量复方制剂 ),由此说明被黑素不仅未禁售 ,其适应症反而在不断扩大。
据资料显示 ,在对褪黑素管理方面 ,有将其直接纳入国家的药品目录中或作OTC药 ,如英国、比利时、瑞士、加拿大等 ;或者根据医生需要经特殊许可可进口 ,如德国、丹麦和冰岛等 ;美国从褪黑素上市以来 ,一直将其作为食品添加剂 ,FDA极少有它的不良反应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