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持生命的生理功能睡眠是一种正常的生理活动,人生约有三分之一的时间是在睡眠中度过的。通过睡眠使人的精力和体力得到充分恢复,从而可以精力充沛地投入到新的工作与生活中去。可见,睡眠对任何人都是必不可少的,是维持生命极其重要的生理功能。失眠是最常见的一种睡眠障碍,既可见于正常人,也可见于多种疾病的患者。主要表现为入睡困难、……
维持生命的生理功能
睡眠是一种正常的生理活动 ,人生约有三分之一的时间是在睡眠中度过的。通过睡眠使人的精力和体力得到充分恢复 ,从而可以精力充沛地投入到新的工作与生活中去。可见 ,睡眠对任何人都是必不可少的 ,是维持生命极其重要的生理功能。
失眠是最常见的一种睡眠障碍 ,既可见于正常人 ,也可见于多种疾病的患者。主要表现为入睡困难、睡眠不深、易惊醒、早醒、多梦 ,醒后疲乏或缺乏清醒感。白天思睡 ,严重影响工作效率或社会功能。失眠不能以主观感觉上的睡眠多少为依据。因为 ,对睡眠的需求个体差异很大 ,且这种需求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递减 ,如婴幼儿对睡眠的需求量最多 ,青少年次之 ,老年人最少。所以 ,临床上失眠的诊断必须是 :不仅有睡眠量的减少 ,还要有睡眠不足导致的白天疲乏困倦、头昏脑胀等躯体不适症状。仅有睡眠量的减少 ,而无白天不适者不能视为失眠。
治疗失眠先探源
引起失眠的原因很多 ,常见的有以下几种──
1 .生活习惯的改变 :如轮夜班、倒时差、睡前喝咖啡、饮酒、过饱和饥饿等。也可因居住环境的因素引起 ,如床铺软硬及室内温度的改变 ,都可引起暂时性的失眠。
2.应激因素 :如亲人死亡、夫妻离异、公司倒闭、洪水地震等突然重大事件的冲击 ,可造成情绪不稳定、失落、惊慌 ,久久不能平静 ,以致夜夜难眠。
3.躯体疾病 :如关节炎、心脏病、甲亢和肺病等都可导致失眠 ,同时服用的某些药物也可引起失眠 ,如治疗关节炎的皮质醇等。
4.精神疾病 :许多精神疾患都可引起失眠 ,值得特别注意的是门诊较为多见 ,临床上通常表现为失眠症状的抑郁症。抑郁症典型的睡眠障碍是早醒 ,即早上比平时早醒超过半小时以上 ,醒后不能再入睡 ,脑海早反复浮现着一些不愉快的往事或对前途忧心忡忡。此外 ,病人也可表现为晚上上床后超过半小时不能入睡或夜间易醒、多梦等。除睡眠障碍外 ,抑郁症患者往往还表现出程度不同的情绪不佳 ,内心缺乏愉快感 ,对任何事都觉得兴趣索然 ,丧失了以往对生活、工作的热情和乐趣 ,或是无任何原因感到精力不足 ,做事力不从心 ,觉得脑子变得迟钝了 ,注意力难以集中等。病情严重时 ,患者对前途感到悲观、失望 ,觉得生活不值得留恋 ,甚至产生强烈的自杀观念和行为 ,据统计 ,抑郁症导致的自杀率高达 15~ 20%。因此 ,一定要警惕失眠背后的抑郁症 ,以免延误病情 ,酿成大错。
心理治疗 +自我调整
由于失眠的原因不同 ,所以治疗上应根据其程度和具体情况区别对待。如居住环境嘈杂、灯光太亮、卧具太软或太硬等因素导致的失眠 ,改变上述因素后睡眠很快就会得到恢复。对于倒夜班、倒时差等生活习惯改变引起的失眠 ,当适应这种生活方式 ,失眠问题也会在短期内得到解决。应激等心理因素产生的失眠 ,需经过适当的心理治疗和自我调整来改善失眠。另外 ,对于部分较重的患者 ,应在医生指导下 ,短期、适量地配用安眠药 ,可能会取得更快、更好的治疗效果。但对于躯体疾病或精神疾患导致的失眠 ,则是原发疾病的一个症状 ,此时若不致力于治疗原发疾病 ,而是就是论事地治疗失眠 ,治标不治本 ,失眠难以治愈 ,而且还会耽误了主要疾病的诊治。如抑郁症引起的失眠 ,如果只用安眠药而没有使用抗抑郁剂 ,失眠问题是无法彻底解决的。
谨防“请神容易送神难”
目前国内使用的安眠药主要是苯二氮卓类药物 ,不少患者对此类药物往往有两种错误认识 : 1 .害怕这种药物会成瘾和可能产生的副作用而不敢服用。 2.未能针对临床表现特征而随意服用。其实 ,正确使用这些药物是不会成瘾的 ;如使用最低有效剂量、间断给药 (如每周 2~ 4次 )、短期服药 (连续服药不超过 3~ 4周 )、逐渐停药、缓慢减药。如阿普唑仑的短期适量应用 ,不仅可以治疗失眠 ,还能对抗害怕失眠引起的焦虑症。最近十年来 ,新一代的安眠药已经被开发使用 ,即非苯二氮卓类的安眠药 ,如咪唑吡啶类的思诺思。该药一方面有维持导入睡眠和维持睡眠的疗效 ,另一方面能减少对睡眠基本结构的影响 ,能保持良好的睡眠品质。此外 ,诱发药物依赖的情况也较少 ,停药后也不易发生“请神容易送神难”的窘境。思诺思已有逐渐取代苯二氮类安眠药的趋势 ,成为失眠短期治疗的一线药物。
不要讳疾忌医
失眠是痛苦的 ,为了拥有一个香醇、高枕无忧、心情宁静的夜晚。失眠的人一定要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适当的解决方法 ,必要时应请教医师 ,不应讳疾忌医 ,否则将使病情更严重。
江开达 :上海市精神疾病临床医学中心执行主任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擅长科目 :抑郁症、焦虑性障碍、强迫性神经症、心境恶劣障碍及神经衰弱等心理障碍的诊断及治疗。
(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特约供稿 )